宋·蘇舜欽
鐵面蒼髯目有棱, 世間兒女見須驚。
心曾許國終平虜, 命未逢時合退耕。
不稱好文親翰墨, 自嗟多病足風情。
一生肝膽如星斗, 嗟爾頑銅豈見明。
覽照,以鏡自照。《覽照》一詩可以看作是蘇舜欽的自畫象、自我寫照。對鏡自視,自然地從面目寫起:面如鐵,髯已蒼,目有威光,極為簡煉地寫出了外貌的特征,而且也透露出詩人剛強威嚴的性格特征。梅堯臣在《讀蟠桃詩寄子美、永叔》中曾以“其人雖憔悴,其志獨昂昂”來評價蘇舜欽。這里的“鐵”、“蒼”、“棱”三個似鑄成的字眼極好地印證了這一評語,確可視為蘇舜欽的傳神寫照。由首聯外形的刻畫,頸聯自然轉而剖明心跡:“心曾許國終平虜”,早就立下了以身許國最終消滅敵人的志向,然而“命未逢時合退耕”,身不逢時,只能空懷報國之志。這后一句表面上看是命運被扭曲的無可奈何的嘆喟,但實際上滿含著激憤。這一聯以工整的對仗突出了愿望與現實的反差,具有撼人的力量,可以看作是長期封建社會中備受壓制的仁人志士遭際的概括。頸聯字面上揭示詩人的內在矛盾:愛好詩文,但文才難以相稱,志節不凡,然而身體多病。實際上卻是借此發抒壯志難伸的內心苦痛。最后一聯由抑郁轉為憤慨不平,“一生肝膽如星斗”,這句總合前兩聯:不管現實如何壓抑我的報國夙愿,也不管愛好、志向與才能、身體難以相稱,但我的襟懷卻磊落、坦蕩! “嗟爾頑銅豈見明”,可嘆你這愚頑的銅鏡怎照得出我光明的心胸呢!不言自明,這里指向的是昏庸的統治者,發泄的是不被理解、不被重用的激忿。全詩在這大聲鏜鎝的對當路者乃至朝廷的斥責中結束,顯示了難以消減的性格力量。
這首詩構思巧妙。自敘平生志向,發抒抑郁不平之氣,是中國古典詩歌歷久不衰的主題之一。蘇舜欽不落直抒胸臆或詠物言志的窠臼,借對鏡自照,并由表及里,表現了自己的性格、抱負、遭遇和內心情緒,顯得自然貼切。結構嚴謹是這首詩的又一特點。全詩以對鏡自照起,以呵責銅鏡結,由外貌寫到內心,情緒由慷慨而抑郁而激忿,轉換自如,層次分明。
上一篇:《行路難三首(其一)·唐·李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讀山海經(其十)·晉·陶淵明》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