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隱之·酌貪泉》中外哲理詩賞析
古人云此水, 一歃懷千金。
試使夷齊飲, 終當不易心。
貪泉在廣州市西北15公里的名勝石門,又名石門泉。古代相傳人如果誤飲“貪泉”就會貪婪成性,但實際上飲貪泉而不貪者大有人在。東晉元興年間,朝廷欲革除嶺南弊政,便派吳隱之出任廣州刺史。他偏不信邪;特地前往飲泉,并即興賦詩。在這首詩里,詩人先陳述由來已久的傳說:“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歃(sha)即“飲”的意思,古人說這貪泉水,誰喝了它,心里就要產生牟取千金的貪欲,就會變成貪得無厭的人。這是真的嗎?詩人不信。“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夷齊是伯夷、叔齊的合稱。伯夷和叔齊是商末孤竹國君主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后,按照遺囑由叔齊繼位。可是叔齊卻執意要讓位于兄長伯夷。伯夷避而不受,出奔于外。叔齊也不登位,效兄出逃。他們反對武王伐紂,不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中。他們二人視榮華富貴如糞土,連王位都不屑一顧,寧肯餓死不失節操,難道喝幾口貪泉水,就能使他們變心嗎?顯然不能。這是詩人借伯夷叔齊自比,表示自己清正廉潔的決心,同時也說明,貪與不貪在內因不在外因,像伯夷叔齊那樣具有高尚思想情操的人,即便飲了貪泉,也改變不了自己的情操與信念。
難能可貴的是,吳隱之言行一致,在任期間,始終保持兩袖清風,一塵不染。《晉書》上說他“及在州,清操逾厲,常食不過菜及干魚而已,惟帳器服皆付外庫,時人頗謂其矯,然亦始終不易。”他就職以前,廣州官府衙門賄賂公行,貪污成風。他任廣州刺史后,由于清正廉潔,率先垂范,使社會風氣大為改觀。正如朝廷褒彰他的詔書所說:“處可欲之地而不能改其操,鄉唯錯(珍珠)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即是說,處于容易墮落蛻變的環境中而能堅持操節,出污泥而不染,這是很不容易的。正由于此,這首五言短詩問世以后,千百年來一直傳唱不衰,吳隱之酌貪泉而賦詩明志,也成為歷史上動人的佳話。它是人民愛憎分明的見證,寄托了人們倡廉諷貪的愿望。今天重讀這首小詩,仍感到它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上一篇:《屈夏·鄧通錢》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賀知章·采蓮》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