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元·感懷雜詩(其三)》中外哲理詩賞析
泰山不自高, 因丘垤以形。
阿海不自廣, 因溝澮以名。
他山有礪石, 良璧逾晶瑩。
木槿爭朝榮, 松柏彌見珍。
何妨粟有秕, 維箕簸之精。
何妨苗有莠, 镈趙耕者明。
此詩講有比較才有鑒別。
泰山為五岳之首,東方之鎮(zhèn);但是,泰山之高,并不是它自己在炫耀其高,大家就說它雄居?xùn)|方,而是在和小土堆的比較中顯得它格外高大?!佰臁?,小土堆。此之謂“泰山不自高,因丘垤以形。”大河、大海并非自夸其寬廣,而是在和田間水溝的比較中顯得他格外寬廣。這就叫作“河海不自廣,因溝澮以名”?!八接械Z石, 良璧逾晶瑩。”“礪石”,磨刀石?!傲艰怠?,上等璧玉。二句說,他山之上的磨石,襯得上等璧玉格外晶瑩。“木槿爭朝榮,松柏彌見珍”?!澳鹃取睘槁淙~灌木,其花朝開暮斂,花期為夏秋兩季。二句言,木槿樹爭著早上開花,方使常青的松柏顯得更加珍貴。
以上八句,一氣列舉了四對事物, “泰山”與“丘垤”, “河?!迸c“溝澮”,“礪石”與“良璧”, “木槿”與“松柏”;并且,借“丘垤”、 “溝澮”、“礪石”、“木槿”,映襯出“泰山”之高, “河?!敝畯V, “良璧”之精, “松柏”之珍。有此八句,詩意已顯。結(jié)尾四句,再舉“粟”與“秕”,“苗”與“莠”,言良莠混雜更須通過比較,除莠存良?!八凇保诿?“秕”,秕谷,即長得不飽滿的粟米。“苗”,禾苗?!拜?,雜草?!盎保せ??!版n”,鋤草農(nóng)具?!摆w”,音diao,鋤草。《詩·周頌·良耜》:“其鎛斯趙,以薅荼蓼?!痹娭羞B用“何妨”,顯示了作者的自信。何妨粟米中有秕,簸箕可以將其簸得干干凈凈;何妨禾苗中有雜草,鋤草人敏銳的眼光自可除掉它。
這首詩純用比體,拉雜成文。雖為抽象說理,但并不枯燥。詩之主旨為比較乃鑒別之良方。詩之前八句講事物俱為相比較而存在,詩之后四句講唯其有比較方可去粗存精,去莠存良。
上一篇:《王鐐·感事》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蘇軾·慈湖夾阻風(fēng)(之五)》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