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柏·論批評》中外哲理詩賞析
求學問最忌諱一知半解,
開懷痛飲吧,否則別品嘗帕依爾泉水,
淺嘗輒止,使人頭暈目眩,
盡情暢飲,才能清醒聰慧,
由于初承繆斯恩賜而異常興奮,
崢嶸青春,我們試把藝術之峰攀登,
當時我們思想狹隘,
見識短淺,看不到風光無限,
步步深入,景色令人驚嘆,
浩瀚科學領域的遠景不斷涌現!
初登巍峨的阿爾卑斯山令人歡欣,
穿山越嶺,恰似試步天庭,
終年積雪也似逐漸消融,
跨過最初的山峰云層滿以為大功告成
然而更進一步,縱觀征途漫漫,
還有許多險阻, 不禁心驚膽寒,
無限美景,令人望倦了兩眼,
啊, 阿爾卑斯,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論批評》粗略可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詩人表述了三層命題:追求知識忌諱淺嘗輒止;攀登藝術高峰必須步步深入;在科學領域遨游,不能怕艱難險阻。在第二部分,詩人承上深入闡述只有不懈地追求進取,才可以領略到無限美景;探索追求永無止境,因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蒲柏以冷靜、睿智的思考,在詩中融入了深厚的哲學思想。在知識、藝術、科學的探討中,一知半解,淺嘗輒止,見識短淺,便頭暈目眩,孤陋寡聞,導致顢頇自大。相反,究根尋底,步步深入,盡情暢飲,不斷求索,會使人清醒聰慧、虛懷若谷;在求索攀登過程中,初次嘗試會以為大功告成,然而走過漫漫征途,歷經重重艱險,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詩中洋溢著一股強烈的昂揚奮進的精神。詩人用勤奮和懶惰,淺嘗輒止與不停進取雙向對照向人們提供選擇指向,規誡人們只有對事物的認識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永不停步,才能耳聰目明,達到大境界、高層次。無知導致蒙昧武斷,淵博使人明智謹慎,學海無涯,追求進取是永無止境的。
蒲柏把知識、藝術、科學依次排列,體現層層遞進,融匯貫通的關系。人們認識事物的最初階段便是對知識的追求。正如盧克萊修在《物性賦》中所說:“心靈中的黑暗必須用知識來驅除”。掌握了知識利器,才有沐浴繆斯恩賜的榮幸,才有了踏入藝術殿堂進行搏殺進擊、施展才華的基礎。知識、藝術和科學是相得益彰、相娛相通的。斯賓塞說過:“科學是系統化了的知識。”而藝術的生命之泉,才灌溉、滋育出科學之花的綻放。在人類發展史中,藝術以形象反映世界,科學用真理燭照人生。知識、藝術、科學三者相輔相成,層層遞進,步步升華。將三者依次排列、揭示其中的遞進關系,是詩人深刻哲學思考的結晶。
乍一看來,詩的內容似乎與標題相左。仔細品味,卻發現詩人匠心獨運,思想深邃:論批評即是批評論,對批評這一應用性、實踐性的方法品評——不僅是以藝術為對象,而且是對人類社會、自然、人生寬泛含義的品評。批評的原則、基礎是什么?除品評、觀照的對象之外,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便是品評者的內在素質:淵博而不是淺陋的學識、深厚而不是短淺的藝術修養,科學的而不是偏頗荒謬的觀念和方法。正是這三者構成了批評的源泉、基礎、架構、基石。這正是作者從似乎互不相關的事物中所凝聚、提煉、創造的主體意象。
在藝術表現上,詩人出神入化地使用了英雄雙韻體。詩的第一行提出一個哲學命題:“求學問最忌諱一知半解”,第二行便使用一個藝術象征:“開懷痛飲吧,否則別品嘗帕依爾泉水”,詩句第三行繼續闡釋第一行,第四行回扣銜接第二行,并加以導引深化。下半部分以登山領略無限風光,隱喻人們的認識隨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研究的深入、時代的前進而演變深化,勸勉世人學海無涯,藝術無止境;警示后人銘記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詩人至此完成了全詩的起承轉合。追求進取、艱苦奮斗是人類的天職。蒲柏的詩作精心雕琢,技巧圓熟,詩意雋永,給人無盡的思索回味。
上一篇:《西里西烏斯·警句詩》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賀新郎》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