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裴氏山莊
王昌齡①
蒼蒼竹林暮,吾亦知所投。
靜坐山齋月,清溪聞遠(yuǎn)流。西風(fēng)下微雨,曉向白云收。遂解塵中組②,終南春可游。【注釋】
①王昌齡(?—約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據(jù)《舊唐書》,而《新唐書·文苑傳》稱其為江寧人,或?yàn)檎`會。殷璠《河岳英靈集》又稱“太原王昌齡”,或因太原乃王氏郡望)。青年時代的王昌齡曾西行游歷,經(jīng)邠州、涇州、蕭關(guān)出塞。又還游太原等地,再入嵩山隱居學(xué)道。他與詩人李頎、岑參的交往始于此時。開元十五年(727)進(jìn)士,開元二十七年(739)曾謫嶺南。開元二十八年(740)任江寧縣(今南京郊縣,秦淮河流域)丞,天寶間貶龍標(biāo)(今湖南黔陽)尉,故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biāo)”。安史亂起還鄉(xiāng),不知何故被刺史、亳州太守閭丘曉殺害,終年六十歲。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yù)(見《唐才子傳》卷二)。劉克莊《后村詩話新集》卷三云:“唐人《琉璃堂圖》以昌齡為詩家天子,其尊之如此。”王昌齡的創(chuàng)作生涯主要在開元前后的盛唐時期,反映了開元、天寶之際的社會生活,代表盛唐詩的藝術(shù)水平。
②組:官冕上的瓔珞。
【詩本事】
開元、天寶時期,禪風(fēng)大熾。王昌齡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廣交僧友,過從密切,相酬妙句。這是其中的一首。
【賞評】
此詩寫一座清幽孤寂的山間小寺,掩映在一片煙靄霧氣下的莽莽蒼蒼的竹林之中。夜宿于此的詩人,正靜聽那細(xì)雨穿林打葉、歡快的小溪流珠濺玉。此刻,他的心也如天邊不羈的白云飄飄悠悠,又像微雨輕洗過的翠竹幽谷空明潔靜。因心外無“鏡”,時光自黃昏至夜至?xí)跃箿喨徊挥X。在這詩一般美、夢一般幻的地方,作者的出塵之思也如雨后山間草木悄然萌動,不可遏止。于是,詩人終于發(fā)出了“遂解塵中組,終南春可游”的慨嘆。很顯然,置身這蒼林翠竹、青山白云、微雨溪流中的詩人,正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其閑適的心境已與清幽的環(huán)境如賓主相得,渾然融契,并從中體會到了禪意,又以禪意去體味人生,從而欲脫離局促的社會政治樊籬,渴望享受清寂空幽和閑適自由。其對佛境的欽羨、對方外生活的向往溢于言表。
【詩評選輯】
宋·計有功《唐詩紀(jì)事》:孤潔恬澹,與物無傷。
上一篇:《宿王昌齡隱居》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寄全椒山中道士》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