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無名氏
百千萬貫猶嫌少,堆積黃金北斗邊。
可惜太師無腳費,不能搬運到黃泉。
選自清代錢泳《履園叢話·和相》。
脫脫的伯父伯顏助元末帝惠宗妥歡帖睦爾登基,遂至飛揚跋扈,尾大不掉,天下貢賦大多進了他的家門。脫脫見勢不妙,又與惠宗密謀,整掉了伯顏,讓伯顏弟馬札兒臺任右丞相,馬札兒臺不久又被迫辭職,脫脫遂取而代之,并掌握宮廷宿衛。這個脫脫丞相,雖然做了恢復科舉取士等幾件事,但貪污并不比前任好。當時即流傳一首民間小曲:“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脫脫就是曲中所說的奸佞之一,他借開浚黃河,榨取百姓膏血。他濫發紙鈔,使物價暴漲十倍,乘機自己撈錢。從而激起了元末紅巾軍等農民大起義。在他率百萬大軍赴高郵鎮壓張士誠起義時,中書平章政事哈麻聯絡皇后、皇太子,以傾國家之財為己有、半朝之官以自隨等罪名,把他又整下臺。后來哈麻又矯詔鴆殺之并取代其右丞相位。脫脫與哈麻之爭是元末統治集團內部狗與狗的咬斗。脫脫死時,老百姓就寫了這首悼詩諷刺其生前的貪婪本性,是群眾智慧的產物,哲理的閃光。
首句,“百千萬貫猶嫌少”,脫脫當政時發行新紙鈔,一貫相當于錢千錢,由于大量印造,自然就迅速貶值。他本人也乘機搜刮了“百千萬貫”,成為首富,卻意猶未足,還嫌太少,可見其錢心之重,私心之辣。二句,“堆積黃金北斗邊”,由于他貪得無厭,搜刮不已,家中黃金就越積越多。詩人用藝術手法極力夸大,說他家的金山堆得接近北斗星了。唯其過分夸說,方顯其暴發戶嘴臉的丑惡。前兩句,寫脫脫生前聚斂錢財之多,榨取民脂民膏的瘋狂與不擇手段。以下兩句則進一步寫他的慳吝與貪婪。“可惜太師無腳費,不能搬運到黃泉。”俗話說,越是有錢越精明。脫脫就是這號人物,他連些許搬運費總不肯出,可謂一毛不拔。詩人以反語嘲諷,脫脫不肯出一點點腳力錢,以至于不能把高高的金山搬到自己的墳墓中去,豈不太可惜了?
生前的巧取豪奪,貪得無厭,不顧廉恥地索取,無孔不入地搜刮,永無休止地攫奪,與生前小氣吝嗇,該用的一毛不拔,該花的一錢如命,這兩者是對立的,卻又辯證地統一在脫脫這類人物身上。他們至死不變,三生不悔,不知要干什么?不過到頭來還是一場大夢。脫脫的不義之財與他本人一起,統統灰飛煙滅了,豈不滑稽而可笑?前人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后人云“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都反映了階級社會中,權力與財產分配及再分配過程中矛盾對立統一的規律。少與多,有與無,生與死,蒙古貴族橫征暴斂與平民百姓深惡痛絕,辯證地統一于這首詩的構思之中,形象是生動的、飽滿的。
談及哲理,所以注意到對立統一的雙方,語言通俗,所以好誦易背,便于流傳。采用大膽夸張與無情諷刺的手法,警策有力而耐人尋味,也是此詩寫作上的優點。
上一篇:《臺城·[唐]韋莊》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唐]王昌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