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關情》|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后漢書》卷四十七《班超傳》:“超自以久在絕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昔蘇武留匈奴中尚十九年,今臣幸得奉節帶金銀護西域,如自以壽終屯部,誠無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為沒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謹遣子勇隨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見中土?!?/p>
【釋義】班超在絕域建立功勛,老來思還鄉土,上疏乞歸,說自己能回到玉門關,心愿已足。元人散曲常用以抒發功名富貴是過眼煙云的思想。
【例句】①萬里玉門關,七里釣魚灘,曉日長安近,秋風蜀道難。(鄧玉賓子[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閑適》)用班超等典故抒發“浮生夢一場”的思想。②班定遠飄零玉關,楚靈均憔悴江干。(張養浩[雙調·沉醉東風]415)用班超、屈原等典故抒發自己“功名意懶”的感情。他并不是飄零玉門關,用典不準確,以下幾例同。③守玉關班定遠,標銅柱馬伏波,那兩個,今日待如何?(馬謙齋〔越調·柳營曲〕《懷古》)作者在此發揮了歷史虛無的思想?!岸ㄟh”是班超的字。④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張可久〔中呂·賣花聲〕《懷古》)作者以漢代典故來說明動蕩的時代給人民帶來的苦難。⑤功名玉關十萬里,委實勞心力。(王仲元〔雙調·江兒水〕《嘆世》)作者用班超故事敘述自己廢棄功名的思想。⑥我怎肯空隱在嚴子陵釣灘,我怎肯甘老在班定遠玉關。(鄭光祖雜劇《醉思鄉王粲登樓》第一折〔那吒令〕)班超雖萬里封侯,但晚景凄涼,似被朝廷遺忘,因此王粲以他作比喻述懷,言其不甘心默默無聞,空老此生。
上一篇:元曲典故《玉兔》|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玉堂金馬》|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