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者華
作者: 蘇天富 【本書體例】
【原文】:
皇皇者華,于彼原隰。駫駫征夫(1),每懷靡及。
我馬維駒,六轡如濡(2)。載馳載驅,周爰咨諏(3)。
我馬維騏(4),六轡如絲。載馳載驅,周爰咨謀。
我馬維駱(5),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咨度(6)。
我馬維駰(7),六轡既均。載馳載驅,周爰咨詢。
【鑒賞】:
這是一首歌頌使臣勤于王事,效勞國君的詩歌。此詩大概是一位使臣在下訪民情民俗的過程中寫下的一首詩,詩中運用比喻、烘托和句式變化等手法,描繪了主人的車馬闊氣和下訪民情的歡樂心情,表現了他對使命的盡職盡力和忠于職守的可貴精神。此詩。
一是借環境設比,喻職責之崇高。詩的第一章用“皇皇者華,于彼原隰”兩句設比,引出下兩句,喻事業之美好,職責之崇高。在這兩句中,“華”,即花的借字;“皇皇”,義即鮮花盛開之貌;“原”,高原;“隰”,平原低濕之地。這里,詩人首先給讀者展示出一幅美好的圖畫:陽光燦爛,鮮花盛開的高山和平地。這既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又寓含著畫中有畫。環境中的高山平地、陽光鮮花,實指一種至善至美的事物。接著由環境引出人物,由人物寄于感情,使人與物膠合,情與景融洽。“駫駫征夫,每懷靡及”兩句,是寫那即將遠行的征夫(使臣),急急忙忙要出征,擔心有考慮不周的地方。“駫駫”,形容急匆匆之態,“每懷”,時刻考慮義;“靡及”,揣測是不是周全。此時此景,征夫觸景生情,他在沐浴陽光的溫暖和沁脾鮮花的芳香中,自然會感到使命之光榮,職責之神圣。這樣,環境與人物相喻,景物與感情相合,充分表達了使臣對職事充滿了熱情和希望。
二是用重章疊句烘托感情。詩的二至五章皆用此法。為了表現使臣忠于職守的精神,詩人對使臣的馬匹、韁繩及行使職責的過程反復描寫,借以烘托對職事的光榮感和神圣感。
每章的第一句都寫了馬。“我馬維駒”、“我馬維騏”、“我馬維駱”、“我馬維駰”四句寫馬的高度、高齡和顏色。“駒”,小馬,即六尺高的馬,這是從高度和畜齡上寫馬。“騏”,即青色有黑紋的馬;“駱”,即黑鬣的馬;“駰”,即淺黑色間有白色的馬。這是從毛色上寫毛。“維”字,在結構上起連接作用,并有系繩之義,實指手拉著韁繩。使臣騎著高頭大馬,很有點喜氣洋洋的神態。
騎馬駕車都離不開韁繩,每章的第二句“六轡如濡”、“六轡如絲”、“六轡沃若”、“六轡既均”都寫了韁繩的精美。“轡”,是駕御騾馬用的嚼子和韁繩;“如濡”、韁繩象濕漉柔軟一樣;“如絲”,韁繩白柔如絲;“沃若”,柔潤狀;“既均”,韁繩均直。高頭大馬,配上精制美觀的韁繩,使臣駕馬下訪,更顯得舒適、神氣。我們不難看出,詩人以濃重的筆墨,重章疊句的手法,反復描寫馬的種類之繁多,配制韁繩之精美,難道是夸耀使臣的高官、炫耀使臣的富有、使臣的闊氣嗎?不是。我們在反復吟唱中自然會發現,在繁多的好馬,精制的韁繩里卻烘托出他對職事的光榮感和神圣感。
每章的最后一句為“周爰咨諏”、“周爰咨謀”、“周爰咨度”、“周爰咨詢”,寫使臣行使職責的過程及對事業的態度,表明要認真細致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周”,是周到,普遍、廣泛義;“爰”,介詞于、在;“咨”,詢問。四句中的最后四個詞“諏、謀、度、詢”均為探訪之義,但含義、程度、方式卻不同,“諏”是討論、調查;“謀”是商量謀劃,“度”是斟酌、掂量;“詢”是詢問、請教。四個詞的不同含義,準確地再現了使臣在訪問中,根據不同場合,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方式,了解民情民俗的具體過程,反映了他謙虛謹慎、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勤于王事、效勞國君的思想品德。
應該指出,《皇皇者華》是歌頌效忠統治階級的詩歌。詩中雖然描寫了訪問民情民俗,以安民心,但統治階級與廣大人民的矛盾,并不能得以解決,因此這種效忠國君的思想應當予以批判。不過,對于古代的文學作品,其思想意義和藝術風格,應剔其糟粕,吸取精華,不能全盤否定。把詩中歌頌熱愛事業、忠于職守的思想內容,作為一種傳統觀念,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以搞好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上一篇:《白駒》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皇矣》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