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懷遠
作者: 張九齡
【原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1)。
情人怨遙夜(2),竟夕起相思(3)。
滅燭憐光滿(4),披衣覺露滋(5)。
不堪盈手贈(6),還寢夢佳期(7)。
【譯意】:
大海上涌生一輪明月,天涯此時相共。
多情的人怨恨夜太長,整夜都在相思。
吹滅蠟燭愛憐光滿屋,披衣感覺露濃。
不能掬捧月光送給你,還回夢中相會。
【點評】:
懷遠指懷念遠方的親人。
詩歌起筆從皎潔美麗的月亮入手,在闊大的海的背景上,一輪明月噴涌而生,觸發了詩人對遠方情人的深深懷念,由此引導出“天涯共此時”的想象。遠在天涯的她和“我”一樣,同在望月,同在懷人。相思的人、有心事的人最易失眠,失眠則會感覺夜長,翻來覆去睡不著,干脆起來吧。起來也無濟于事,只得整夜沉浸在相思的痛苦中。因相思痛苦,百無聊賴,于是想滅燭靜坐,不料月華滿屋,雖然可愛,卻撩人情思,干脆披衣出門,佇立太久,夜已深,露水沾濕了衣裳。很想把這可愛的月光掬一捧送給遠方的她,可是辦不到,倒不如回屋睡覺,說不定能做一好夢夢到她呢。
詩歌寫詩人夜長難眠,想滅燭睡覺,奈何更加清醒,披衣出戶,更起相思,又回屋中,回環往復,不離題目而又變幻多端,極具情致。
上一篇:《望夫石》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木瓜》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