鳧鷖
作者: 楊明琪 【本書體例】
【原文】:
鳧鷖在涇(1),公尸來燕來寧(2)。爾酒既清,爾肴既馨。公尸燕欽,福祿來成(3)。
鳧鷖在沙(4),公尸來燕來宜(5)。爾酒既多,爾肴既嘉。公尸燕欽,福祿來為(6)。
鳧鷖在渚(7),公尸來燕來處。爾酒既湑(8),爾殽伊脯(9)。公尸燕飲,福祿來下(10)。
鳧鷖在潈(11),公尸來燕來宗。既燕于宗,福祿攸降(12)。公尸燕飲,福祿來崇(13)。
鳧鷖在亹(14),公尸來止熏熏。旨酒欣欣(15),燔炙芬芬(16)。公尸燕飲,無有后艱。
【鑒賞】:
這是一首賓尸歌。具體說來,周代人祭祀祖先時,不像后世面對祖先的畫像祭祀,而是以一個人裝扮成祖先,此時的這個人叫尸。若祖先是公侯,便稱為“公尸”。祭祀的次日,還要設宴款待尸,這一活動稱為“賓尸”。這首詩便是行賓尸之禮時所唱的歌。從這首歌的內容看,唱者多半是尸,也可以是對唱,每章主人唱一、二句和五六句,尸唱中間兩句。
陳獨秀在研究中西異同時曾經說過:西方人崇拜個人,而中國人是崇拜祖先。這話是極有見地的。早在原始社會,各部落間經常相互撻伐,弱肉強食,都期望本部落人丁興旺,出師勝利。在生產力低下,人們尚不能掌握自己命運之際,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向祖先乞求,并把祭祀祖先的活動當作團結、凝聚本部落、本家族的重要形式。所以,直到西周時期,國之大事就是戰爭和祭祀。祭祀的儀式非常隆重、肅穆,殺性宰羊,列隊跪拜,鼓樂齊鳴。其中,裝扮祖先的尸也很辛勞。而次日的賓尸之禮,也同樣的隆重。周王室及其他公侯貴族,大擺宴席,歌樂不絕。一方面是感謝尸的辛勞;另一方面,尸既然被作為祖先的化身,自然還要對他頂禮膜拜,向他求福;尸也自然以神明的身份,說些大吉大利的話。所以賓尸歌比較程式化。其內容不外是:尸來赴宴,酒淳菜香(說明主人心誠),必然福祿來降。這首歌,每章正是把上述內容通過略有變化的不同辭語表達出來。這些內容,在今天的部分讀者看來,近乎可笑,甚至有唯心和阿諛之嫌。但我們那時的祖先,卻是非常嚴肅而虔誠的。這一方面反映了先民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由于追求強大而又缺乏自我駕馭力量,便只好求助于祖宗的亡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類遠自童年,就積累起自我祝福的社會意識。從積極方面看,它是人類向大自然斗爭時,用以表達愿望和理想的形式。只是由于經常反復地專門進行,終于使其儀式化,也便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詩歌,是情感的表達。這首歌,由于既是答謝,又是祝福,所以,充滿了和諧、喜悅、歡快的情感。主人由美麗溫和的鳧鷖戲于清清的涇水之濱,唱到歡迎攜帶福音的公尸赴宴。公尸則感謝主人的情盛。酒淳、菜豐,祝賀福祿來降。整個宴會上,大家一邊舉杯對唱,一邊痛飲美食。雅歌回環往復,碰杯酣暢淋漓,這該是一個多么祥和的境界。名曰為了亡靈行賓尸之禮,其實也是活著的人借機吃酒歌唱,表達了自己的歡愉之情。
這首詩的藝術形式亦有其特色。其一,每章用起興的手法領起。如:“鳧鷖在涇,公尸來燕來寧。”前后兩句在內容上沒有任何聯系,但在形式上,前一句恰如后世音樂中的過門。對歌唱者,起定調醞釀情緒的作用;對聽者,則創造了一個特定的韻律和節奏的“場”,喚起其相應的接受心理結構(同構心理)。雙方都感到暢順、和諧。其二,本詩每章以四言為主,又在固定的第二句雜以六言句“公尸來燕來寧”、“公尸來燕來宜”等。這種長短句相間的章法,避免了板滯,增強了活潑感和歡快情感的表現力。其三,每章三、四句多為對偶短句,整齊、勻稱,唱來瑯瑯上口,聽來歡快鮮明。另外,本詩音韻和諧,即使在其樂譜失傳的情況下,我們仍然能夠通過詩歌詞語的音節和用韻,體會到它的音樂美。
上一篇:《凡例》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凱風》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