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竹海風景名勝區·仙寓洞》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蜀南竹海邊緣的擦耳巖上,又名仙女洞。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宋代開慶已未年(1259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石壁上鑿刻“仙寓洞”三個大字。傳說此洞是竹海仙姑瑤菁所居之地,因此而得名。仙寓洞是靠近山灣絕壁上的一個天然巖腔,長200余米,深10米,高15米。洞內原為古道觀,修建有大佛殿、二佛殿、玉皇殿、觀音殿、靈官宮等殿宇樓閣。仙寓洞幽深奇險,內隱古洞,外懸絕壁,下臨深壑。明清年間,朝佛鼎盛,香火不絕。現道觀毀圮,石壁上浮雕的佛教故事和觀音、靈官、十八羅漢等摩巖造像尚存。此外,尚存有明清年間石雕的三佛、文殊、普賢、九龍碑、題字、石刻、碑文等古跡,還有石鏈、犀牛望月、水簾洞、飛瀑等景觀。九龍碑因在石碑上雕刻著富有立體感的盤繞石碑的九條龍而得名。雕鏤工藝精湛,栩栩如生。碑下刻有金童玉女,金獅白象;碑正中刻有“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字樣。仙寓洞的壯觀在明清已有記載。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長寧縣志》記載有文人描繪仙寓洞之險峻的詩,詩曰:“仙寓之山高插天,山有石洞懸其巔,一徑盤空絕人跡,只許猿鶴時蹁躚?!?/p>
〔現代散文〕 丁卯盛夏,天晴日朗,微風拂面。我們從江安縣城出發,暢游風光奇麗的竹海仙寓洞。汽車馳進離仙寓洞幾百公尺的沉香巖下車。放眼看去,只見公路兩側的山坡上,開滿了千姿百態的杜鵑花,猶如一束束火苗在綠海中熠熠閃爍。潔如白雪的百合花,恰似數不盡的小燈籠,東搖西曳,艷麗清新。
我們繞洞觀瞧。洞的后山是沉香巖,綠光盈眼的楠竹,它不畏寒暑,四季常青,蒼翠可愛。古人常以它的虛心節堅,竿直外潔,經冬不凋作為不畏強暴,矢志不移的象征。再加上筍可吃,竿可用,故而宋代大詩人蘇東坡也曾用“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詩句贊美過她。竹海里,小溪邊,開放著一簇簇紅的、白的、藍的、紫的、金黃的、淡青的小花,沉靜而清香。巖石縫中,眼眼清泉,噴珠吐玉,形成了汨汨水流,注入清澈見底的小溪中。這里的山高竹密,花繁草茂。山養花,花更美,水養魚,魚更肥,就連小溪也是香甜清涼,直浸肺腑。
端詳洞的石門,上刻對聯:橫額是“仙寓洞天”四字,上聯:“修直安樂是蓬萊”;下聯至今尚無一字,恐怕是有意留待名人高手作對吧!對聯的字五寸見方,筆力蒼勁,神采飛揚,博得古今游人的贊賞。
洞內四殿,塑有各種塑像。塑像頭戴蓮花帽,身披朱紅袈裟,有的穿鞋,有的赤足,有的哭喪著臉,有的偷笑著,有的發楞,也有的安祥自若,臉型各有特點,有嚇人的,有苦笑的,都逼真生動。
洞右側,巖石久經風化,天然形成七鋪幾十丈長的“石鎖鏈”。據傳說:黃石山是一條兇惡的黃鱔精,如不鎖住則會下山,造成山洪暴發,山崩地裂,損壞良田,人民遭殃。巖層風化的石片,上面有山有水,竹木如生。
洞左側,雕梁畫棟,宏偉壯觀。殿正中,豎立九龍碑:九條精雕細刻,富有立體感的龍,栩栩如生,盤繞石碑:碑下方刻有金童玉女,金獅白象;碑正中刻“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字樣。
寺后是石壁,天然的石洞。石壁上,刻有不同的石匾,石匾分別記載仙寓洞修建的年代。站在洞內,極目遠眺,山色蒼翠,白霧茫茫;山溝,溪水清澈,水流淙淙有聲,靈活的山雀與各種小鳥在盡情歡唱,蹦跳取樂,亮閃閃的小河和陽光交相輝映,發出耀眼的金光,洞前俯視,萬千景色,盡收眼底,頓覺胸懷開闊,心曠神怡。
游覽仙寓洞一圈之后,已接近中午時分,天空升起淡淡的薄云,隨之飄下星星點點的雨絲兒,落在臉上使人精神為之一爽。我們在洞側犀牛望月處稍作小憩,便登車離去……
(黃然輝)
〔民間文學〕 “仙寓洞”,原名“仙女洞”,為什么叫“仙女洞”呢?這里有個很有趣的傳說。
在很早很早以前,洞下住有一戶姓岳的人家,岳大爺死后,只剩下岳紅和母親相依為命。岳大爺死了,妻子很悲傷,不到一年,眼睛就瞎了,全靠兒子砍柴維持生計。
有一天,岳紅天不亮就上山砍柴,爬到半坡突然聽到山頂石洞里有紡車聲。啊!原來洞內是一個美麗的姑娘在紡線。姑娘發現有人在看她,急忙停下車躲開。
從此,岳紅每天起早貪晚砍柴,總想再看到姑娘,可是,只能聽到紡車聲見不到人。有一天,岳紅費了很大的勁攀藤巖爬進了洞,姑娘站起來熱情地說:“大哥請坐。”岳紅問:“你叫什么名字,為什么一人在這里紡線?”姑娘說:“我叫竹仙,只因母親早死,父親給我找到這個清靜地方,要我每天紡線十斤,不能貪玩。”岳紅又問:“你不走了嗎?”姑娘說:“要走。父親說,我紡的線能牽到我的家了就叫我回去?!惫媚锓磫栐兰t,岳紅將自己的情況如實地講給姑娘聽了。姑娘同情地說:“紅哥,你真好。你的母親和家里事全是你照料,你母親的眼病要醫治才是……”就這樣談了不知多少時間,太陽已經下山了,姑娘說:“紅哥,天晚了你母親會盼你的,回去吧。”岳紅怕母親在家久等,只好戀戀不舍地告辭,姑娘把岳紅送出洞又說:“紅哥,今后你有什么困難就對我說,我盡力幫助你,別忘了你母親的眼病?!?/p>
岳紅回家后,每天很早就上山砍柴,柴越砍越多,賣了很多錢給母親治病,治了很久還是治不好。一天下午,岳紅去找姑娘,可是,從哪里都爬不上去,爬到高樹上去看,只見紡車沒見人,喊了幾聲,也無人答應,只好悶悶不樂地砍了點柴回家去。正走到半坡,突然碰到姑娘背著一大包棉花,滿頭大汗往坡上走來,岳紅高興極了,把柴丟在地上,幾步跑到姑娘面前說:“我用了很多錢給母親治病還是治不好,特來求你,看可有什么辦法?”姑娘說:“這巖邊有一條小路,橫著走過去有一個圓石,圓石旁有一窩草,那種草能治很多病,你明日天不亮就去采回,熬成水每次滴三滴在你母親眼里試試看?!?/p>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岳紅來到巖邊不遠,果見有個圓石,周圍光潔無雜草,只有一窩發亮的雜菌。岳紅想,是它,準是它!急忙把它采回去精心熬煎,第一天滴三滴在母親眼里,母親便說好過多了。第三天,岳紅給母親眼里又滴三滴就上山砍柴,午后又換得不少鹽米衣物高高興興挑著回家,等候在門外的母親今天老遠就看到兒子回來了,高聲地喊:“紅兒!已經看到你了!”岳紅聽到母親在喊他,高興極了,急忙三步并著兩步跑到母親面前,拉著母親又是笑又是跳。母親把早已煮好的飯擺出來叫兒子吃,母親邊吃邊笑邊問兒子:“紅兒啊,你在哪里找醫生給我治好的眼病?我們定要好好感謝他?!痹兰t將如何遇到竹仙姑娘的詳細經過一一地說給母親聽,母親聽兒子說完,拉著兒子就要去找姑娘,岳紅見母親很高興,換件衣服就同母親往巖上去。走到巖下聽不到紡車聲,爬到高樹上看,姑娘和紡車都不見了,于是又轉彎抹角爬進洞去,洞內空空如洗,姑娘到哪里去了呢?岳紅放聲大喊。喊了好一陣也無人答應,突然見到一條石縫里有張紙條,拿出一看,上面寫道:“紅哥,父親叫我回去了。如果藥用完了,你還是去那里找。你要想見到我,就在明年三月三日深夜子時三刻在你家院壩里等著?!痹兰t拿著紙條把情況給母親說了,就一同回到家里。母親流著眼淚說:“姑娘呀姑娘!你把眼病給治好了,我還沒有看到你一眼,你就走了,我怎樣才能感謝你啊!”從此,母子倆盼呀,盼呀!好不容易盼到來年的三月三日。
母親老早把晚飯煮好吃了,母子倆到院壩里等呀,等呀!深夜子時三刻剛到,只聽頭頂半空有開門聲,母子倆急抬頭看,呀!南天門里出來一群姑娘,有的拿鋤頭,有的拿牡丹花,竹仙姑娘拿著“南天竹”走在最后。母親年老看不清,岳紅一眼就看到竹仙姑娘,心里激動,高喊:“竹仙姑娘!竹仙姑娘!”姑娘聽到有人喊她,知道是紅哥,急向紅哥招手微笑。這一喊,前面姐姐們知道了,忙回頭招呼竹仙妹妹快走。竹仙姑娘真想多看看紅哥,又怕惹出是非,只好將手里的“南天竹”往下丟了一株,說:“紅哥,我送你這株竹,你把它栽在我住過的洞邊,往后你上山砍柴見到它就好似見到我了!”“南天竹”正落在院壩里,岳紅急忙去揀起來,回頭再看姑娘,什么也沒有了。母親雖看不清姑娘,可看清了“南天竹”,心里真高興,叫岳紅細心的把它栽在姑娘住過的洞邊。至今洞邊還有很多“南天竹”哩!
鄉里人聽說岳媽媽眼病好了,都來問候求藥方,如何得藥——說給鄉親們聽。以后很多人都來向岳紅求藥,所有用藥的病人,藥到病除,個個都好了。求藥的人越來越多,岳紅簡直成了醫生。鄉里人知道“藥”是怎樣來的,都懷念“竹仙姑娘”。為了紀念她,把“竹仙姑娘”住過的洞,取名“仙女洞”。
(王秦嶺 整理)
上一篇:詠《廬山風景名勝區·仙人洞》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荊州·八嶺山古墓群》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