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徐熥·寄弟》原文賞析
春風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當春。寄語鶯聲休便老,天涯猶有未歸人。
首聯以對偶句起,并采用粘連格,不僅寫得纏綿悱惻,情致動人,而且語言工整清麗,意象鮮明生動。春季在征途上奔波,春色滿目,春風微和,本可賞心悅目,可是由于詩人滿懷離別之情,駘蕩的春風反而使他更加愁悶起來。正因為具有如此心情,才有下句的感慨:“客路逢春不當春。”此句前一個“春”是春季,春天的本義,后一個“春”是歡樂,愉快之意,為象征、比喻義。意謂雖在客途中恰逢美好的春天來臨了,而心中卻一點也沒有春意。
一、二句似乎已將情意寫足,以下似乎難以為繼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靠詩人的騰挪轉折功夫了。所以三句忽發奇想,希望能帶信給黃鶯,不要如此起勁地鳴叫,以免催促春天變老。此句不粘不脫,恰到好處。晚唐陸龜蒙《子夜四時·夏歌》有句云: “鶯唇映花老。”徐熥受了陸詩的啟發,又進一步創造出鶯聲催春老的境界,真是青勝于藍啊! 詩人之所以希望鶯聲不要催春變老,為的是直逼出下句“天涯猶有未歸人”。這位天涯未歸人,是詩人自指。意謂自己遠遠地漂泊天涯,當此美好的春季到來之際,無法與其弟相聚,共享春光; 如果鶯聲不催春老,春季得以延長的話,他便可趕回與弟歡聚,共享春色了。三、四句這一無理有情的奇想,頓使這首七絕煥發出神奇的異彩來,因為詩人思弟的一片深情,盡在不言中深深透發出來了。詩人這枝生花妙筆,簡直是魔術師手中的魔棒!
上一篇:古詩《李攀龍·寄元美》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吳國倫·寄遠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