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徵明·題畫(錄二)》原文賞析
過雨空林萬壑奔,夕陽野色小橋分。春山何似秋山好,紅葉青山鎖白云。
近山千丈抵清漪,遠樹連云入望迷。有約去登江上閣,風雨都在曲樓西。
元明時代文人畫有長足發展,題畫絕句也興盛起來。文徵明師從沈周,為著名書畫家。《甫田集》題畫之作不少,這里選的二首較有代表性。畫是一種空間藝術,其本分在展現瞬時并存于空間的物體,而不能直接表現時間流逝的過程,而題畫詩則多利用時間藝術的特點,對畫境予以想象補充,其措意多在畫外。
第一首中前二句“過雨空林萬壑奔,夕陽野色小橋分”,基本上是就畫面落筆。這是一幅秋夕山水圖。詩人在敘寫畫面景色的同時,也就融入了自己的想象。樹林、丘壑、野色、小橋,都應是圖上之景。而“過雨”即雨霽,則是詩人主觀的感覺,因為畫家畫不出雨過的時間流程。而詩人從那“萬壑奔”流的泉水,融入生活經驗,感到這一定是陣雨之后。這里沒有出現泉水字面,給省略了,但“萬壑奔”三字業已意足。一般說來,山水畫上也不直接畫出一輪太陽,“夕陽”也只是詩人的感覺而已。三、四句則是題畫外的議論,是畫筆無從表現的意念: “春山何似秋山好,紅葉青山鎖白云。”但這意念和議論,并沒有脫離畫面,“紅葉”“青山”“白云”皆本畫家之構圖設色,“秋山”也是畫面所繪的對象總體給人的感受。只是秋山勝于春山的這個念頭,是畫不出的,可以補畫面不足。唐劉禹錫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可謂已先探得驪珠。但文徵明筆下是紅葉、青山、白云、小橋、流水,那鮮明的顏色和展開的物象,具有畫意。而劉禹錫詩則純屬抒情言志而已。故不雷同。
第二首前二句仍屬畫意的敘寫:“近山千丈抵清漪,遠樹連云入望迷。”這是體裁決定了的題中應有之意。而詩人的妙思則見于丹青之外,三、四句便由畫景聯想到朋友的約會和聯袂登閣,“有約去登江上閣”,畫中可以添上人物,但畫不出“有約”的意念。而“風雨都在曲樓西”這個景色,也是詩人想象所得。風雨偏于樓西,那就是“東邊日出西邊雨”,一般不會這么畫的。詩句之妙,全在“曲樓西”,即西至何處,可能在畫外。這也許是由畫面登樓人的朝向而作的推想。而登閣觀遠方雨景,原也十分快意。獨到的詩句仍出于生活的體驗。
上一篇:古詩《張翥·題牧牛圖》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項圣謨·題自畫大樹》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