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杭世駿·詠木棉花》原文賞析
目極牂牁水亂流,低枝踠地入端州。最憐三月東風急,一路吹紅上驛樓。
木棉,亦稱攀枝花、英雄樹,亞熱帶落葉大喬木,高達三四十米,早春先葉開花,形大,紅色,廣東、廣西尤多此樹,春日花開,一片緋紅,為南國特有的景觀。這首詩以生動形象的筆墨,歌詠了遍地木棉花,雖寫暮春景色,卻無傷春之意,洋溢著一片熱烈情緒。
開始兩句是敘事:“目極牂牁水亂流,低枝踠地入端州。”“牂牁(zang ke)”,古代南方郡名,這里指廣東地區?!佰l(wan)”,屈曲之意?!岸酥荨保胖菝?,治所在高要,即今廣東肇慶。這兩句說,作者一路向端州進發(杭世駿是杭州人,晚年主講粵東書院,此詩當作于此時),目光所及,但見到處是縱橫交錯、密如蛛網的河流,水邊長滿了高大、茂密的木棉樹,枝椏彎曲下垂,直接地面,這樣的景象一直連到端州。詩中“低枝踠地”四字是這兩句詩的中心,表面看好像只寫了木棉樹枝的形態,其實是用曲折之筆寫花,讀者從低矮接地的樹枝中,完全可以想象到樹枝上花的繁密,大而且多,至有“重”的感覺(杜甫詩有“花重錦官城”之句),仿佛那踠地的低枝是被花壓下來的,繁花的生動形象宛然在目。第一句的“水亂流”,則是為“低枝踠地”的木棉花預先安排的背景,這花團錦簇、色彩紅艷的木棉花,經過碧綠的春水一映襯,就顯得格外鮮艷了,更加生機蓬勃。第二句最后的“入端州”有兩層意思,既是指作者的行蹤,同時也是指在整個廣東之地都有木棉花的芳蹤,這綠水紅花,好像跟著作者的腳步,相隨相伴,一起走進了端州城,這就使城里與城外廣大地區連成一片,在地域上給人以十分遼闊的感覺,而木棉花的無邊無涯,花紅似海,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細味這兩句詩意,一往情深,表現出作者對木棉花的贊美和喜愛,欣然之意溢于言表。
后兩句在前面敘事的基礎上深入一層,寫木棉花最為引人入勝之處:“最憐三月東風急,一路吹紅上驛樓?!弊髡叻路鹪谡f,那 “低枝踠地”、繁花似錦的景象,雖然已經夠叫人嘆賞的了,但那還不是最好的景象。到了暮春三月,你站在“驛樓” (驛站的樓)上看吧,廣袤的原野東風浩蕩,木棉花的花瓣被吹得隨風起舞,撲面而來,滿天飛動的紅花與寥廓澄澈的碧空相輝映,才顯得更加鮮艷奪目、瑰麗無窮呢!言詞之間,透露出作者難以自抑的欣喜之情,叫人為之心動。這兩句中的“一路”二字,用得十分巧妙。作者不是寫一處所見,也不是寫處處所見,而是用“一路”把一處一處的奇景一下貫穿、組合起來,形成了浩蕩無垠的遼闊境界,讓讀者在這空靈闊遠的詩境中,去領會那滿空飛舞的花的世界的動人景象。這很像唐人高適《塞上聽吹笛》中“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的手法,通過“風吹一夜滿關山”而造成美妙闊遠的意境,大大增強了詩的感染力。讀了這首《詠木棉花》,我們仿佛置身于紅色的花海中,那一望無際、隨風起舞的木棉花,是這般火紅熱烈,它以特有的南國情調,激動著讀者的心,人們也忍不住想要和作者一起,為木棉花唱一曲禮贊的頌歌了。
這是一首詠物詩,不少詠物詩都有寄托,特別是在清朝更有人通過詠紅色的木棉花來表現對朱明王朝的懷戀。比如清初嶺南詩人陳恭尹就有《木棉花歌》:“粵江二月三月天,千樹萬樹朱花開。……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無乃群芳主?”詩中表面歌詠木棉花,而暗寓對南明的懷念。至于這首《詠木棉花》詩究竟有沒有寄托,“一路吹紅”中的“紅”是不是在指“朱”,現在已經很難判斷。不過,即使沒有這層寓意,這首詩仍然不失為一首好詩。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作詞(本指戲曲,也泛指詩)之料,不過情景二字,非對眼前寫景,即據心上說情,說得情出,寫得景明,便是好詞?!边@首《詠木棉花》,通過大筆揮灑,以濃墨重彩渲染,不僅把眼前的殊方奇景寫得十分鮮明,使人如睹其景,而且通過寫景表達出了作者樂觀開朗的情懷,激發了人們昂揚向上的精神,無疑是一首好詩。
上一篇:古詩《張問陶·詠懷舊游》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夢陽·圣澤泉》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