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稔寰
蜂針兒尖尖的,做不得繡。螢火兒亮亮的,點不得油。蛛絲兒密密的,上不得簆。白頭翁舉不得鄉約長;紡織娘叫不得女工頭。有甚么絲線兒相牽也,把虛名掛在旁人口!
這是明代的一首民歌,寫得怪異潑辣,無比尖刻。它揭露了男子在戀愛過程中的甜言蜜語,虛情假意,徒有空名;也表現了這位姑娘的怨氣沖天,堅決與之決絕的堅強性格。
全篇巧妙地列舉了五種蟲鳥為隱喻,揭露它們名實不符的特性:蜜蜂尾部有個刺,雖然尖尖的,也有“針”的名稱,但它卻不能刺繡;螢火蟲雖亮,并不能當油來點燈;蜘蛛絲雖密,卻不能上簆(織機上一種隔開經線以便織布的工具)當真絲來使用; 白頭翁(一種鳥)雖有老翁之美名,卻當不了鄉里的頭頭;紡織娘(一種蟲)雖能發出織布的鳴聲,卻當不得紡織的女工頭。列舉完這些蟲鳥以后,總掃一筆:以上這些蟲鳥的名與實有什么牽連?居然虛名到處流布在人們口頭!民歌到此便戛然而止,其寓意隱于言外,讓讀者自己去體會。
這首民歌五個喻體構成兩組排比,在一組之內句式非常整齊,在組與組以及末兩句之間句式又比較參差。從全首來看,既整齊又參差,形成了錯綜之美。
上一篇:《劈破玉·趙南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劈破玉·錯認·明代民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