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惟敏
烏紗帽,滿京城日日搶,全不在賢愚上。新人換舊人,后浪催前浪,誰是誰非不用講!
這首散曲,描繪了明代后期官場上爭權奪位的一片混亂景象,對當時政壇的腐朽進行了辛辣的嘲諷。馮惟敏的《八不用》,共有八首,分別寫官帽、官帶等八樣輿服用物。這首寫的是烏紗帽。
烏紗帽,是官職的象征。當了官,就可以有權,有勢,有名,有利,因此,在幾千年的階級社會里,烏紗帽,曾使多少人為之傾倒!封侯拜相的榮耀,驅使過多少英雄好漢血染沙場;衣錦還鄉的美夢,誘使了多少白面書生癡守寒窗!如果說,這些人由于以自己的血汗和知識而獲得一頂烏紗帽尚有某種可原之情的話,那么,馮惟敏筆下的那一班人就只能令人恥笑了。他們也熱衷于獲得“烏紗帽”,但一不靠戰功,二不靠才華,而是靠“搶”!一個“搶”字,繪盡政壇之混亂,罵煞官僚之無恥,無比生動和形象。令人驚異的是,這種哄搶烏紗帽的現象,決非偶爾為之,而是“日日”如此,“滿京城”如此——“日日”,從時間上說明這種現象頻繁得無以復加,“滿京城”,從空間上說明這種現象廣泛得無所不至。朝廷內外的各種人物,每日每時無不在搶官做,這是怎樣一種荒唐、混亂和可笑的現象啊!誠然,能夠伸手去搶烏紗帽的,決不是一般小民百姓。他們或是當權者尚未當官的親朋好友,想依勢奪得一頂烏紗帽戴戴;或是某些野心勃勃的朋黨集團,要與另一派決一雌雄;或是擁有相當財富和勢力的土豪,企圖加冕為王——有些人則是頭上已有烏紗帽,只因嫌小,要搶大的,等等。總之,這只能是統治階級內部的事情。烏紗帽既然可以“搶”, 自然就顧不上德才和能力了,依靠的必然是勢力和手段,所以,作者十分憤慨地指出:“全不在賢愚上?!碑敃r官場的腐敗,達到了多么驚人的程度!
散曲的后半部分,諷刺政壇上人事頻頻更迭的不正常現象。搶官做的結果,必然帶來政局的動蕩?!靶氯藫Q舊人,后浪催前浪”,便是對那種動蕩不安的政局所作的嘲諷。今天你把我拉下馬,明天我把你推下臺,你爭我奪,無休無止,這就是當時官場上的情景?!都t樓夢》的“好了歌解”有詞云:“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磥?,明代后期的爭權斗爭比《紅樓夢》說的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許等不得“你方唱罷”,“我”就“登場”了。至于上臺的與下臺的,到底誰是誰非,那是沒法說清的,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什么是非標準,有的只是各自的利害得失。對于這種走馬燈式的人事變化,作者用“新人換舊人,后浪催前浪”來描述,極為幽默。本來,年輕的一代接替年老的一代,新生事物代替陳舊事物,這是正常規律,是一種可喜的現象,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然而,作者此處并不是用其原意?!靶氯恕辈皇侵感碌囊淮侵竸倓倱尩綖跫喢钡娜藗?“后浪”也不是比喻新生事物,而是指在爭權斗爭中又一次涌過來的人群。作者故意用“新人”和“后浪”這些反話來形容他們,是對他們的嘲笑和諷刺。
這首散曲,通過藝術夸張的手法,描繪了明代官場的混亂和腐敗;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勾畫了封建官僚的厚顏和無恥,讓讀者從這幅圖畫中,既看到了統治階級的荒唐和可笑,又增長了見識,是一首很有意義的作品。
上一篇:《〔仙呂〕醉中天·詠大蝴蝶·王和卿》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不喜秦淮水·劉采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