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解】
這是作者在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任上所寫。“銘”是古代一種常刻在器物或碑上用于規(guī)誡和褒贊的韻文。本文是用以自警的“座右銘”。古人常借“陋室”表示自己高尚的情操。劉禹錫這篇“銘文”也表示:雖然住在簡陋的屋子里,但只要住的人志向遠(yuǎn)大,品格高尚,就不會感到住的是陋室了,表達(dá)了作者保持高尚節(jié)操、安于清貧淡泊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這篇銘文是劉禹錫的杰作,通過對“陋室”的生動描繪和高度欣賞,抒寫了作者高潔雅致的胸懷和悠然閑適的生活情趣。全文僅81個字,短小精悍,言簡意賅。
該文立意、布局、語言都很有特點。從立意上來說,雖然是為陋室作銘,但沒有直接描述陋室如何簡陋,而是采取托物言志的寫法。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文,層層鋪墊,主題十分突出。另外,本文采用反向立意的寫法,只字不提“陋室”如何“陋”,卻從反面“不陋”來立意,極力表現(xiàn)“陋室”的“不陋”。這種新奇別致的寫法,使文章立意不落窠臼,是文章構(gòu)思特別精妙之處。
文章布局分為三個層次:1。作者先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來比喻“陋室”,意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和“靈”的性質(zhì),自然引出文章主旨——頌揚“惟吾德馨”。2。圍繞著這個核心,作者接著描寫了陋室的環(huán)境及日常生活:“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的是“陋室”清幽雅致的景色,從室外寫到室內(nèi),優(yōu)美如畫,分外宜人;往來的“鴻儒”與“陋室”主人縱情談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情狀,鮮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生活風(fēng)貌,表現(xiàn)了“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高尚品德,既足見“惟吾德馨”,又足以表明“陋室”不陋。3。第三層通過用諸葛廬、子云亭類比“陋室”,意在用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主人也有他們的志趣和抱負(fù),在更高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最后用孔子的話隱含以“君子”自居,從而把“惟吾德馨”的頌揚推向極致。文章以議論開篇,以雙重比喻起興,而后揭示主旨。主旨一經(jīng)揭示,便層層緊扣,先用襯托手法,再列舉史實,引用古語,逐步加深主旨,使得全篇首尾呼應(yīng),渾然一體。
從語言上說,有排比、對偶、散行,以四言句為主,中間夾有五言句和六言句;除用單句結(jié)尾不押韻外,通篇押的是一個韻腳,而且兩句一押,兩句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意思。語句參差錯落,節(jié)奏鮮明頓挫。
本文融情、理、事、人、物為一體,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襯托、類比、比喻等多種藝術(shù)手法和修辭方式,十分講究對仗和煉字、煉句,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如開篇的六句既是類比、比喻,又是以虛襯實;既有形象性和抒情意味,又有生動的討論。結(jié)尾一句引用孔子的話作結(jié)十分切合題意,顯示了很強的說服力;只截取了孔子原話的后一句,頗見作者的匠心,不僅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而且集反問、引證、用典、警策、錯綜等修辭手法于一身,意味無窮,是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
上一篇:陳涉世家
下一篇:陌上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