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1),忍死須臾待杜根(2)。我自橫刀向天笑(3),去留肝膽兩昆侖(4)。
【解析】1898年戊戌政變失敗后,譚嗣同被捕入獄。在獄中詩人視死如歸,慷慨悲壯,揮筆而寫此詩。變法失敗后,譚嗣同動員梁啟超出國避難,保存變法力量,同時親友們也力勸他出走。可詩人送走了梁啟超等一批革命志士,自己卻毅然留下,并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又言“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圣主。”這首詩正是他當時堅定革命意志的真實寫照。詩前兩句所提到的張儉、杜根是東漢兩個同外戚、權宦作斗爭的著名歷史人物。在這里詩人借用古人的故事來比喻維新變法失敗后革命者受到迫害的悲慘遭遇,從而更大地彰示了為維新變法獻身者的歷史功績。歷史證明千年后的維新變法志士同張儉、杜根一樣雖然處境艱險,有的被迫流亡,有的死里逃生,但最終還是會得到人們的同情的。同時詩人也預示著變法人物將象張儉、杜根那樣,終有一天會重返政治舞臺。歷史故事的征引充分表達了詩人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被后人廣為傳誦的名言,它表現了詩人愿為正義事業,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精神。詩人在深刻地反思了改革失敗的教訓之后,又直接闡述了自己對革新失敗后應采取的新措施,即一部分人要出走,流亡他鄉為繼續長期斗爭做準備;另一部分人要留下,這就是詩人自己所選擇的從容就義之路。他要用鮮血警悟世人,更廣大地傳播革新思想。本詩在表現手法上自然貼切地運用了典故、比喻,使詩更具有了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經典《獄中贈鄒容》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猗嗟》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