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1),半江瑟瑟半江紅(2)。可憐九月初三夜(3),露似真珠月似弓(4)。
【譯詩】夕陽斜照,落日紅霞,水平如鏡;紅綠相映,細波粼粼,瞬息變化。初夜冷露凝結點點,掛滿草葉枝頭;一彎新月高懸,碧空如洗清輝漫灑。
【解析】《暮江吟》作于長慶二年(822年),是作者到杭州赴任刺史,途中所見,隨口吟成的。這首風景詩,描繪了一幅色彩絢爛的“秋江落日圖”,格調清新,比喻形象,詩中有畫。古典詩歌的藝術魅力,常常在于“詩中有畫”。《暮江吟》一詩,詩人選取“晚霞斜映”、“深秋夜露”兩組景物進行著意描繪。“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詩人首先用彩筆勾畫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畫卷:夕陽返照、落日紅霞、水波不興。江面上紅綠相映,江面半是碧綠,半是深紅。多么美的寫意山水畫——秋江落日圖。江邊的景色,隨著太陽的隱沒,夜色降臨了。俯視,江面水氣升騰,樹枝上,草葉上掛滿了點點露珠。這露珠如晶瑩玲瓏的珍珠。仰望,碧空如洗,一彎新月,懸掛在天,不由人不陶醉在這優美的大自然里。“露似真珠月似弓”這一形象、貼切的比喻,為暮江夜景增添了色調,增強了詩的表現力。畫面多么傳神!格調多么清新!
“可憐九月初三夜”一句,看似尋常,其實不然,是很見功夫的一句。它處在轉折的位置,既交代了時間,又起了過渡作用,由黃昏到夜間,使讀者感覺到時間的推移。同時,“可憐”又是在贊美大自然的景色,表達陶醉的心情,直抒胸臆,把感情推向高潮。將一個無詩意的日子寫到情味頗濃的詩里,而且十分自然,足見作者的匠心,令人嘆絕。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主要特點是“隨物宛轉”地捕捉形象,“與心徘徊”的托物言情。
上一篇:經典《暗香》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曲玉管》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