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叢花令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解析】這首詞寫一個古老的主題,即女子在情人離去之后的閨怨。但由于它細膩、真切地表現了詞中女主人公對環境的感受,對生活的情緒,因而富于情韻。張先的詞在結構上“無大起落”。這首詞上片寫情中之景,下片寫景中之情。愁恨所由生,愁恨之后的聯想,都通過景物的描寫和直抒胸臆來表達,因而條理十分清楚。上片倒敘。本來情人離去,漸行漸遠,柳絲飛絮惹動人的情思,因而覺得傷高懷遠,無窮無盡,由此產生“無物似情濃”的想法。但作者劈頭一句,就用重筆直抒感慨:“傷高懷遠幾時窮?”并自問自答,顯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三句才由一般的、概括性的議論延伸到具體的、個別的描寫。“離愁”三句,作者將紛亂的心情,用楊柳千條來比喻,不但將情景巧妙結合,而且使感情更為形象化。柳絲已經引人離愁,“更東陌”,“飛絮”漫天無際,輕薄顛狂,使人心煩意惱。在寫景方面是廣泛聯系、深入開拓;在寫情方面是更一步地展示它的內心活動。“嘶騎”三句則是直接揭示了愁恨的由來。嘶叫的馬兒走遠了,空望路上一片揚起的飛塵,他的行蹤是再也無法辨認了。“何處認”和“傷高懷遠”相呼應,寫出了別后登高,心中所想,目中所見。下片由景及情。過片承“傷高懷遠”,續寫登樓所見。池水溶溶,小船南北往來,人們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沒人顧及女主人公的情緒,此處寫她的孤獨。更有成對成雙的鴛鴦在池中戲水,使女主人公見了,不能不產生人不如物的感慨。此二句詞看似閑筆,卻使觸景傷懷,自嘆孤寂之情隱然而現。“梯橫”二句仍直接首句“傷高懷遠”,寫登樓所感。黃昏后,已不能如自己登高望遠,只得獨坐深閨。即使過了黃昏,也無非對著斜照在簾櫳上的月光,仍是無聊。“又還是”三字似乎暗示今日景色猶往日與情人相會的景色,而今景象依舊,人去樓空,追懷往事,無限傷悲。也似乎在暗示,不僅今夜難消,而且夜夜難消,象這種斜月空照樓閣的凄涼況味,已不知領略多少次了。這就不由女主人公不對自己的命運“沉思細想”。結尾兩句,極為沉重有力,可謂怨到了極點。怨極發于情濃。自己在青春將逝時仍兩地別離,孤寂苦悶,怎比得上桃杏蕊在快要凋謝之前還可將自己付與東風呢?女主人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的怨悵,通過這一新奇的比喻一語道破,可謂妙極。
上一篇:經典《〔黃鐘·人月圓〕山中書事》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一斛珠》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