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解】
黃鶴樓是我國三大名樓之一。黃鶴樓原址,在今湖北武漢市,相傳武昌城外蛇山的黃鶴磯是古代仙人乘黃鶴路過的地方,三國時孫權在此地建造了一座氣勢磅礴的樓閣,取名黃鶴樓。黃鶴樓面臨長江,景色壯美,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歷代的文人墨客登臨此樓,歌詩吟賦。崔顥的《黃鶴樓》則是眾多寫黃鶴樓的名篇中的“千古擅名”之作。詩人在失意漂泊之時登樓,全詩以吊古懷鄉為內容,但情調空寂惆悵而不頹唐。崔顥曾將此詩題于樓上,傳說李白見此詩曾說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這首詩由懷古始、由思鄉終,融古今、虛實為一體,情景交融,意象開闊空靈,不僅反映了黃鶴樓的古今變遷,也表達了詩人登樓時的憂愁、寂寞之感,被推為黃鶴樓的絕唱。 前兩聯由傳說入筆,烘托一種時間悠悠、世事蒼茫的境界。反復地使用“空”字,確有“念天地之悠悠”、物是人非、歲月不再的無奈和感傷。后兩聯由懷古轉為寫景抒情,對仗工整。先寫漢水一帶,晴空萬里,漢陽樹影,歷歷在目;由近及遠,目光又落在小洲上,綠草青蔥,翠綠欲滴;江面更是迷人,暮色蒼茫,煙波浩渺。作者也觸景傷情,勾起了淡淡的鄉愁,徒增惆悵之情。 全詩內容聯系緊密、一氣呵成,將懷古、寫景、抒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作者感情自然流露且細膩真實,也易引起共鳴。同時,它的成功還在于它不受格律和實景局限,揮灑自如,縱橫時空,虛實相生,收放自如,毫無造作修飾的痕跡。
上一篇:黃鶴樓
下一篇:黔之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