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寶
亭亭畫舸系風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全詩以春柳為背景寫送別,然背景很淡,幾欲隱去,裝飾美好的“畫舸”系于水潭邊的柳樹上。宋何汶《竹莊詩話》卷十七引《詩事》云:“終篇了不道著(著)柳,惟一‘系’字是工夫,學者思之?!薄跋荡禾丁币徽Z,“畫舸”所系,當然只能是柳樹了,可謂淡寫柳枝,潑墨情致,把送別之離恨寫成要用船裝,頗為新異?!叭俗詣e離,卻怨畫舸”(吳喬《圍爐詩話》卷三),竟然把離別之苦遷怨游船,直觀之,是游船載人而去,豈不怨恨之!從側面著筆,怨物寫情,以旁寫、側寫而中的,使離恨之情盈溢,只好用船裝了。這種寫作手法,實寫而虛寫,側寫而正中,那是因為情致渾婉,難于織辭,體物而寫志,易為落實而進深。作者的巧妙,在于將離恨付于“怨畫舸”,又叫此游船“載將離恨過江南”,婉曲情腸,直言于質實,更增添別番滋味。
全詩的畫面,畫舸、春柳、素潭、煙波,由于詩人用了體物而實言情的手法,使人感到于畫面上離恨彌漫期間,此之謂詩情之空間。至于發生的時間,則是游船候發之際,“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風雨晦明,那就要箭篙而去,攜恨“過江南”??臻g背景,近于白描,但并不靜觀,而是靜中有動,時間流逝,則又過于急促,時空的交互作用,似又使離恨陡生三分。
值得注意的是,全詩的語言表達是明快的,首句起詞,繼后“直到”、“不管”、“載將”,順暢明達,一氣呵成。全詩格律與語言風格也很是一致,首句平起平收,一、二、四句均入韻,朗朗上口,快語貫通,似自然而成,未經雕琢。這樣的七絕,更為可貴,做到了入格律和體自然相一致。柳枝詞又名楊柳枝,亦稱楊柳,原系翻古典為新歌《楊柳枝詞》,有民歌特色,為人喜聞樂見,故全詩語言自然暢達,似成天籟,與詩體“楊柳”之名甚符,故又做到了內容與形式的一致,因而膾炙時人,被譜入樂曲歌唱,廣為流傳。末句“載將”一詞,意為“裝著”,“將”為唐宋語助,至今口語仍之。
上一篇: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禹偁《畬田詞五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