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瑤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農歷七月初七在立秋之后,因此題作“秋夕”。杜牧此詩寫了一個宮女孤寂失意的生活,化用的是崔顥《七夕》詩的后四句:“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班姬此夕無限恨,河漢三更看斗牛。”
首句用“銀燭秋光”來點題。為了渲染氣氛,詩人用“銀”字修飾燭光,而且用“秋光”代替“月光”,因為秋月特別明朗。皎潔的月光與銀白的燭光一齊照著屋內,就連華麗的畫屏也蒙上一層淡淡的清輝。“冷”字逼真地寫出室內在雙重光線作用下的氛圍,不僅指燭光與月色交相輝映形成的視覺感,也指這種冷色給心理上帶來的冷落感。
“輕羅小扇撲流螢”句,寫宮女在室外的活動。詩中的宮女住在草長螢飛的荒涼僻靜之處,備受冷落。一個“撲”字刻畫出宮女天真爛漫的神態,同時曲折地反映出她寂寞無聊的意緒。她手中的扇子不僅是撲螢取樂的工具,且另有寓意。古詩中常以秋扇比喻婦女失寵被拋棄的命運。
第三句中的“瑤階”指宮女門前的石階,因為月光的作用,因而看上去潔白如玉。“涼如水”,寫的是深夜月光鋪滿庭院的景色,同李白《靜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異曲同工之處。
一、三兩句詩,一句寫室內的燭月之光,著一“冷”字。三句寫室外的星月之光,著一“涼”字,都寫得神凄骨寒,曲曲傳神,為二、四句寫人物的活動作好鋪墊。
室內,青燈古寺般的清冷令人難以忍受,更深夜靜,宮女睡意全無,便走出臥室,坐在門前的石階上,久久地凝望著天河邊上的一雙星座。相傳,這天晚上分離了一年的牛郎織女將在鵲橋相會。詩人猶如一位第一流的雕塑家,抓住人物瞬間的表情,塑造了一個永恒的姿態——坐看。宮女滿懷的心事、復雜的感情都凝聚在這舉頭坐看當中。
這首詩寫得十分含蓄、優美,很有層次又富于變化,人和景交叉寫來,有靜有動,一句詩一幅畫,尤其最后一句戛然而止,余味深長,令人百讀不厭。
上一篇: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商隱《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