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公
吳興城闕水云中,畫舫青簾處處通。
溪上玉樓樓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宮。
楊漢公,唐文宗太和八年(834)進士,曾任湖州刺史。湖州治所在吳興,位太湖西南,境有苕、霅(sà)二溪。吳興與吳郡(蘇州)、會稽“世號三吳”(《水經注·漸江水》),歷為東南形勝之地。詩從登明月樓所望寫起,浮雕出吳興郡城的全貌。城闋,城門上的樓觀(guàn)。莊嚴高聳的吳興城樓像蕩漾在溪水云天相接之中。苕溪有東苕、西苕,至吳興合流后入太湖。霅溪合四水為一溪,流入太湖。溪水支分派出,港汊交錯。次句承上“水云中”,正寫出了這種情況:彩繪華麗的游船往來溪中,門垂竹簾的屋舍林立溪上,處處相通。這是江南水鄉的獨具特色。
第三句轉到明月樓本身,樓在溪上,四周水光清澈;月照樓上,滿樓灑遍清輝。一句之內重復“上”、“樓”二字,音節上回環婉轉,形象上再一次呈現出溪水與云天相接的圖景。第四句水到渠成,清溪皓月,上下輝映,明月樓就如道道清光組合構筑成的水晶宮。這是作者此時此地一種特有的藝術感覺:自己真的身在“玉”樓——“玉”已經不再是一般的華貴精美的修飾詞,可能被賦予了別的新意。
楊漢公成進士后,在朝累官司封郎中。因兄虞卿為牛(僧孺)黨黨魁受牽連,外任刺史。在湖州寫的《登郡中銷暑樓寄東川汝士》云:“岧峣下瞰霅溪流,極目煙波望梓州。雖有清風當夏景,只能銷暑不銷憂。”看來他是受屈憂讒郁郁不樂的。登明月樓而感到身在“玉樓”、“水晶宮”,可能也有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中“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意思,自信純正潔白,不以貶謫外任牽懷。
這首詩前三句皆寫實景,末句轉用虛筆見情志,意味深長。實景中第一、三句皆從水天相接中寫吳興及明月樓,富于立體感,第二句從港汊相通中展現市容特色,構圖顯出縱橫交錯之妙。
上一篇:南朝無名氏《西烏夜飛(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商隱《聽鼓》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