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三首
(其一)
今夕已歡別,合會在何時?
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其二)
朝思出前門,暮思還后渚。
語笑向誰道,腹中陰憶汝。
(其三)
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
這三首歌,都是表現情人相思的。
從《詩經》開始,古來詩歌中寫男女離別相思的篇章不在少數,它們一次次地撥動過讀者的心弦;但這三首子夜歌抒寫同類主題的時候,卻因其獨到的表現角度和形式而顯得活潑、生動,別有情趣。
其一“今夕已歡別”。表現情人離去,因感相會無期的憂慮,實際上是換了一種角度寫相思之情。按說,這也不是什么新鮮內容,但它卻有自己的新鮮之處。
首先,它在整體上構成設問與自答的雙重格局,寫出了兩層意思,其次,這上下兩層意思的表達,各自又采用了不同形式。在錯落有變的藝術形式中,使人獲得審美的愉快。
前兩句是用最通俗、淺顯的語言,不加任何修飾來直寫。起句“今夕已歡別”點明全篇的“規定情景”,一切思緒便由此而發。“歡”字既暗示兩情昨日相聚的幸福,又體現了今夕分別時的興奮情緒。因此,下句“合會在何時”的托出,就成為情勢發展的必然。第二句與其說是在發問,不如說它是以設問形式表露出來的對下一次“合會”的強烈渴望。在這里,感情的宣泄自然而流暢。
但新的“合會”畢竟漫長無期,未免使人憂慮,這是后面兩句的意思。然而作者深諳活潑的形式可以影響嚴肅的內容,為了不使后半部分失之晦暗,故在形式上巧作了安排。作者在第四句中使“悠然”隱“油燃”之意,與上句“明燈”相照應;而使“期”雙關“棋”的意思,與上句“局”(棋盤)相照應。如此讀來,使人在一語雙關、靈活多變的形式中領略了一種憂而不傷的情趣。
其二“朝思出前門”。大概是表現一個游子在外對情人的思念。一、二句先寫相思之情綿延不盡。歌中把這種抽象的“思”,具體化為視覺中的畫面:早晨思念你,好象看見你剛剛從門口走出來,傍晚時思念你,好象看到你來到河邊的陸地。作者在這里采用對偶修辭手段,使朝思與暮思、出與還、前門與后渚兩兩相對,同時把“思”字重疊使之成為兩句的核心,從而突出地表現了那相思的感情是無時無處不在的。另外值得細品的是,兩句對偶在音節、音調上巧妙地形成了一種上下起伏、疾徐有致的節奏,如果再聯系它表達的內容,給人以“思”與情人走路的腳步結伴成行的感覺。這是很生動的。
如果說上面兩句是放開筆墨向外抒寫,那么后面兩句則是收筆轉入對相思者內心的刻畫:我一人孤身獨居,又能夠向誰去言談說笑呢?所以只有通過心底暗自對你的回憶重溫往日美好的時光了。這兩句,構成上下的因果關系, “向誰道”三字披露了相思者孤獨寂寞的心情,揭示出引起相思的原因; “陰憶汝”說明唯有正在思念的情人才是心中的知己,才是可以尋求到安慰的對象。
其三“夜長不得眠”。生動地表現了一個相思者由輾轉不寐到癡情入境的心理過程和情狀。全篇四句,一句一層,層層深入。一句平直敘起,說:夜太長了使人難以成眠。二句深入一層,質問起天上的月為什么這樣明亮,撩得人越發不能入睡。實際上,這兩句是用對時間、景物的異常感覺來表現人物此時的心境。晉朝張華《情詩》說“居歡惜夜促,在蹙怨宵長”,正說明時間長短快慢的感覺是從不同心境產生出來的,對外界景物的感覺也是如此。通讀全篇知道我們的抒情主人公正患“相思病”,因相思而嫌夜長,愈見相思之深;因相思而怪月明,愈見相思之切。兩句無一字寫相思,而相思之情畢現。
三句再進一層,說非但不能入睡,而且耳邊好象聽到情人那一句句呼喚自己的聲音。這當然只是一種想象,是寫相思過癡似進入幻境。 “散喚”二字用得貼切、逼真,它形容聲音的時斷時續、時隱時顯,準確地反映了想象中的聽覺感受。一些選本把“散”字改為“歡”字,一字之差便失去了這種藝術表現力。但“想聞”畢竟是想象中聽到而非現實的,結句“虛應空中諾”——空自答應了一聲,卻以“實”對“虛”,把生活中未有的事當作實有的事做出反應,既出人意表,又生動傳神地刻畫了人物相思至深的情狀。
上一篇:子夜歌三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室思|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