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 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飔, 東方須臾高知之。
這是一首感情真摯、熱烈的情歌。屬《漢樂府鼓吹曲》的“情詩四曲”,為《鐃歌十八曲》之一。《有所思》是女子相思之意。通篇皆自述口吻,突出一個“思”字,用細膩生動的筆調展示了女子感情上的波瀾變化。
開始的五句是第一層,寫女主人公追思當初相戀的情景。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所思之人,遠在海南。相距遙遠,天各一方,路阻且長,會面何易!愈是不見,思念愈烈。尤其是一位鐘情女子,怎能壓抑得住迸發的情感?她要借鴻雁傳書,贈物以傳情:“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 “問遺”乃贈送之意。 “簪”是古代插在發髻上的一種長針,男子可用來連接發髻和冠的。戴冠時,簪身橫穿髻上,兩端露出冠外。 “玳瑁”即龜類,其甲光滑帶花紋,可做裝飾品。 “雙珠玳瑁簪”本是一種非常精美的發簪。這位女子把全部感情都傾注在贈物上。如此精美的發簪還要“用玉紹繚之”,即用玉片把簪身纏繞起來。如此刻意雕飾發簪,表露了她對愛情的癡心向往,對遠在海南之人的情深似海。
然而等待她的是“聞君有他心”,猶如在熱油中潑上一瓢冷水,積聚的感情迸濺出來。性格剛烈的女主人公,怒火中燒,陡起波瀾。決不允許純潔的愛情受到玷污!于是作為愛情象征的玳瑁簪轉而成了她發泄怨恨、懲罰對方的工具了。中間六句是第二層。她從“思”轉成“怨”,從“愛”變成“恨”。她毀簪、焚簪,仍嫌不夠,還“當風揚其灰”。 “拉雜”是折斷意。 “摧燒”即摧毀焚燒。她愛得太深了,因此恨得情切。要從陷得很深的情網中掙脫出來是需要很大決心的。所以她決定“從今以往,勿復相思”。快刀斬亂麻,什么千種柔情,萬般思念,統統拋之腦后。她態度明朗,感情激宕。一種抑制不住的決絕之情如暴風驟雨傾瀉而出。
暴風雨過后轉成凄風苦雨。冷靜下來,姑娘又有一絲憐意襲上心頭。第三層是最后六句,寫出了女主人公感情上的反復變化。 “相思與君絕”怎樣和“他”絕斷呢?她又一時猶豫不定。“聞君有他心”。只是聽說而已,又非親見。她多么希望傳聞不是事實!哪怕有一絲可能,她也愿意心上人重新回到自己這里來。思緒萬千,夜不能寐。說不清是恨、是愛的相思之苦,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此時姑娘心緒煩亂,愁思纏綿。語句已不象上層那樣痛快淋漓而變得曲折隱晦了。
“相思與君絕”已流露了她愁嘆之感,緊接著“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更道出她藕斷絲連、顧慮重重。她究竟想到了什么?清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講的比較合情理。他認為“雞鳴犬吠”猶言“驚雞動狗”以喻透露風聲。姑娘擔心公開一鬧,自己的隱私首先被兄嫂知道,甚至張揚出去。少女心中的秘密是不能讓人知道的,更何況還有封建禮教的束縛呢!結尾三句寫姑娘徹夜未眠,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苦思一夜,仍未作出最后決擇。 “妃呼豨”一說表聲詞,一說應為“悲歔欷”的借字,是女主人公傷心地發出歔欷哭泣之聲。“晨風飔”,晨風,鳥名。飔,涼風也。鳥兒在清晨疾飛似有涼意。這一句是說:在肅肅秋風中,晨風鳥因慕同類而悲鳴。詩人見此,牽動愁懷,觸景傷情,不由得潸然淚下了。
姑娘傷感了一夜,沒有結果,怎么辦呢?把命運交給上天裁決吧。 “東方須臾高知之”是說一會兒太陽在東方升起,高天白日自然會照明我的心。她似是向天表白,又似是向情人申明: 自己對于愛情是忠貞的,純潔的,盡管聽說男方有了他心,但自己真心可鑒。這種沒有結果的結局意在言外,耐人尋味。
上一篇:晚秋|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雜詩|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