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
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
賴得賢主人,覽取為吾綻。
夫婿從門來,斜柯西北眄。
“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
石見何累累,遠行不如歸。
這首樂府民歌屬漢相和歌古辭。 “艷歌行”的“艷”為音樂名詞,是正曲前面的序曲。本篇寫的是旅居異鄉的游子在外遇到一位好心的女主人為他縫補衣裳,卻受到男主人的猜疑,由此產生了滿心的委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在封建道德的統治下婦女處事的艱難以及男女關系的不正常。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這開頭四句告訴人們,那堂屋前面翩翩飛舞的小燕子,一年一度,冬去夏來,定期遷徒,遠比我們離家遠游行蹤無定的兄弟們生活安定多了。這里面流露出游子的絲絲離愁,股股辛酸。為下文作了個很好的鋪墊。 “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賴得賢主人,覽取為吾綻。”兄弟們遠居異地他鄉,衣服破爛了可有誰能夠縫補呢?這全靠賢惠的女主人的熱情關照。但這樣一來,卻又受到了男主人的多疑猜忌,產生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 “夫婿從門來,斜柯西北眄。 ‘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 “斜柯”,傾斜著身體。 “水清石自見”,是房東女主人用來比喻自己一身清白,純正的心終究可以得到表明。這四句詩,有傳神的形象,有委婉的傾訴,宛如一個舞臺表演的片斷。我們仿佛看見女主人的丈夫從門外進來了,他歪扭著身子,斜著眼瞧著正在為客人縫衣的妻子。妻子說: “您不必這樣來瞅我,我清白坦然,你終究必能看出來。”詩的末兩句“石見何累累,遠行不如歸。”說的是盡管事實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清白為人,但從這一次的誤會中也深切感到遠行在外也實在有在外的難處,還不如趁早打點行李,回歸故鄉好。
這首詩的開頭兩句,借用燕子托物起興,既是比喻,又是反襯,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游子外出謀生之艱難,與詩的結尾前后呼應,一脈相承,使全詩籠罩了一種憂思的情調。這種開頭方法,與《孔雀東南飛》里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了托物起興之外,詩中還采用了自問自答的設問句式: “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賴得賢主人,覽取為吾綻。”其中, “賴”字包含有“全靠”、 “多虧”的意思,而“覽”字則表現了這位善良婦女的主動和熱情。反復吟詠,流暢自如,充分表露出對女主人的淳樸的感激之情。
又, “夫婿從門來,斜柯西北眄”廖廖幾字,把男主人猜疑、不滿的姿勢、神態活靈活現地勾畫了出來,簡直是一幅生動的素描畫了。而“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則又是直接模仿婦人的語氣,以比喻的方式含蓄地表示了自己品行的潔白。
古人說: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吟誦這首詩,讀者的心弦被主人公的處境所牽動,忽而緊張,忽而舒緩,起伏抑揚,激起了感情的波瀾。
上一篇:舟中望月|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若木出海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