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詩八十二首
(其十九)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服纖羅衣,左右佩雙璜。
修容耀姿美,順風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舉袂當朝陽。
寄顏云霄間,揮袖凌虛翔。
飄飖恍惚中,流盼顧我傍。
悅懌未交接,晤言用感傷。
此詩原列第十九。阮籍在詩歌創作上受屈原的影響很大。清沈德潛在《古詩源》阮籍《詠懷》詩注中說: “阮公詠懷,反復零亂,興寄無端,和愉哀怨,雜于集中,令讀者莫求歸趣。此其為阮公詩也,必求時事以實之,則鑿矣。其原自《離騷》來。”在中國文學史上,屈原開創了寄情于物、托物以諷的藝術表現手法,以香草美人作為理想品德的象征,寄托著自己的追求。阮籍這首詩就是一篇以美人喻理想的作品。
詩人以生花妙筆塑造了一位超凡脫俗的美女形象:她艷麗美盛如光明燦爛的初出之日,身上穿著華貴精致的絲綢衣裙,左右兩邊蔥玉的雙璜從腰間垂下,修飾過的儀容姿態優美、容光煥發,隨風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馨香。她登上高丘,舉起衣袖對著朝陽,眺望遠方,若有所思,若有所待。她托跡于云霄之間,舞動雙袖,凌空翩翩飛翔。輕風吹動著她的衣裙,只見羅衣飄飖,組綺繽紛。她在詩人的身旁流連徘徊,不時地回過頭來脈脈含情地看著詩人。她和詩人彼此愛悅,然而卻無由交往接觸,無法當面傾訴衷腸。因此詩人感到無限的悵惘和憂傷。
這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女是一個含意深邃的象征。她象征著詩人美好的理想抱負;但又不是抽象的概念和符號,而是一個完整的生動的詩的形象。詩人既描繪了她衣著儀容的靜態美,也刻畫了她舞姿飄逸的動態美。她既是一個活生生的艷麗絕世的美女,又是一個飄忽若神的朦朧的意象。她代表著、暗示著許多層次的內容:她無限光明美好,對詩人情意纏綿;詩人為之追求,為之癡醉;但最終美人無由交接,理想終難實現。篇末展示了詩人那因壯志難酬而被折磨的痛苦、凄涼的心扉。這樣的藝術手法,無疑擴大了詩歌的容量,給讀者留下了大量的可供想象、可供補充的空間。
上一篇:詠懷詩八十二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嘉會難再遇|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