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歌送許天玉之官新安
(清)徐乾學
隴山高高隴水流,隴西六月如清秋。
蕭關朝那接北地①,酒泉張掖連涼州。
諸葛戰爭余故壘,隗囂宮殿成荒丘②。
繡衣按部求名馬,都護行宮擢錦裘③。
數聲羌笛落梅怨,一曲秦箏邊月愁。
許侯分符萬里云,曉發青門擁騶御④。
虞詡成名在此時⑤,王尊叱馭看前路⑥。
京華故人折楊柳,欲行不行日漸暮。
我歌為作隴山詞,目極輪臺鳥飛處⑦。
【作者簡介】
徐乾學(1631~1694年),清代著名學者。字原一,號建庵,昆山(今江蘇昆山市)人。八歲能文,康熙九年(1670年)探花,授編修。康熙十一年,任順天鄉試副主考官,因選人不當,降級調用。后升左贊善,充日講起居注官。母喪歸家,著《讀禮通考》120卷。喪滿任《明史》總裁官,升侍講學士。康熙二十四年廷試得第一,入南書屋,教習皇子,升內閣學士,任《清會典》《大清一統志》副總裁,教習庶吉士。康熙二十六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后屢遭權貴攻擊,上疏求免職,詔許以原官解任,專任修書總裁官,后編成《通志堂經解》。康熙三十三年卒,年六十四歲。著有《讀禮通考》《檐園集》等。
【詞語簡注】
①朝那:古縣名,轄地大約在今寧夏彭陽一帶。北地:古地名,秦時設在北方的郡名,轄域大約包括今天的甘肅、寧夏大部及陜西北部地區。
②隗囂:西漢末年割據軍閥,天水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少仕州郡,東漢初控制西北地區,以天水為中心割據稱雄,后被光武帝劉秀剿滅。
③都護:官名,漢宣帝時始設西域都護。唐時則置安西、北庭等六大都護府,都護是都護府的最高長官。
④擁騶御:擁有車馬可以駕馭。騶(音zōu),古代給貴族掌管車馬的人,在此指代車馬。
⑤虞詡:東漢名將。東漢安帝時,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太守,以三千兵馬擊敗少數民族羌軍數萬人,一戰成名。
⑥王尊:西漢名臣。少孤,為叔父撫養,使牧羊澤中,王尊邊牧羊邊偷學識字讀書,后竟于漢成帝時任京兆尹高官。《漢書》有其本傳。
⑦輪臺:地名,唐時北庭都護府軍府駐地,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臺縣。
【內容簡析】
本詩是清朝學者徐乾學所寫的一首有關六盤山的詩作。詩題中“許天玉”名事不詳,當是作者的朋友,將去新安(今河南新安縣)任職,作者寫本詩予以贈答。
詩的起句即寫隴山高峻,隴水長流,隴西地區的六月,雖為盛夏卻涼如清秋。第三、四句寫六盤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山的東邊有秦漢時期設置的蕭關和朝那縣,它們都與古北地郡相連接,山的西邊也有酒泉、張掖等地,它們也和古涼州相連接。五、六句寫三國時蜀漢諸葛亮在這一地區北伐所留的營壘遺跡猶在,而東漢初年的軍閥隗囂占領這一地區割據稱王的宮殿已頹塌而成荒丘。七、八句寫隋唐時代這一地區盛產軍馬,繡衣按部常來此尋求名馬,而西域各地的都護與歷代行宮也在此屢見錦衣官員升遷。九、十句寫西北胡人的羌笛奏響,隴頭梅花掉落,當引發征夫們幾多恨怨?而一曲秦地古箏的彈奏,邊地月色高懸,又引起行人們幾許愁苦?這兩句既用典,又抒情,極富表現力,當為本詩名句。十一、十二兩句,寫昔日許侯分符出征,從此路遠萬里,晨發青門,得蒙朝廷賜馬。十三、十四兩句,又以漢人虞詡一戰成名和王尊牧羊偷學學問兩典故為例,勉勵所送之人要珍惜時光,報效國家,建功立業。十五、十六句寫古有京城故人折楊柳送別好友,一程送一程,欲行又難行,以致時臨日暮的佳話,以此表述自己與所送者不忍相別的心情。結尾兩句作結,寫自己寫這首隴山歌相贈,自當極目四望,看西邊輪臺(今新疆輪臺縣)方向鳥飛鳥落處。
全詩大量用典,以古代隴山地區發生的人、事為主,表達了作者寄望好友以苦為樂、報效國家、建立功業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清)王權《隴山曉行》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清)譚嗣同《隴山道中》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