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候谷口,石路拂莓苔1。深入泉源去,遙從樹杪回(此下數句暗度麓山寺)。香隨青靄散,鐘過白云來。野雪空齋掩(故居),山風古殿開。桂寒知自發(洗發故字),松老問誰栽?惆悵湘江水,何人更渡杯(顧法崇)?
【校記】
1.拂,《全唐詩》一作“掃”。
【箋釋】
[麓山寺] 《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九“潭州”:“岳麓山,在縣西南,隔湘江水六里,蓋衡山之足也,故以‘麓’為名。”《方輿勝覽》卷二三“潭州”:“麓山,盛弘之《荊州記》長沙西岸有麓山,蓋衡山之足,又名靈麓峰,乃岳山七十二峰之數。自湘西古渡過登岸,夾徑喬松泉澗盤繞,諸峰疊秀,下瞰湘江,岳麓寺、道林寺、岳麓書院皆在此焉?!薄〉懒炙拢霸谠缆瓷较?,距善化縣八里?!甭瓷剿?,即岳麓寺,“在山上,百余級乃至,今名惠光寺。下有李邕《麓山寺碑》。”法崇,《宋高僧傳》卷三《唐京師大安國寺子鄰傳》有千福寺僧法崇,不知是否此人。此詩當作于大歷六年(771)前后巡行江南道時。
[渡杯] 《梁高僧傳》卷一〇《神異下·杯度》:“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為目。初見在冀州,不修細行,神力卓越,世莫測其由來。嘗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度竊而將去,家主覺而追之,見度徐行,走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馮之度河,無假風棹,輕疾如飛。俄而度岸,達于京師?!贝颂幗璞群蜕斜葦M法崇,以寫追懷之意。
【輯評】
《唐詩歸·中唐一》:“香隨青靄散,鐘過白云來”,鐘惺評:秀極。
《唐詩解》:二寺俱在山際,而麓山尤深。道林之僧,候我于谷口,指點石路,以至彼處,遂歷泉源樹杪而往也。于是辨香氣于靄中,聞鐘聲于云際,則至其居矣。雪覆齋戶,風開殿扉,桂寒松老,玩者何人?故居之寂寞可見。因嘆法崇已逝,無復有乘杯渡此水者,能不臨流惆悵耶?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八:寺在長沙岳麓山下?!耙把┛正S掩,山風古殿開。桂寒知自發,松老問誰栽”,以下四語指“故居”言。
上一篇:《送惠法師游天臺因懷智大師故居》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