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游久與故人違,西去荒涼舊路微。秋草不生三徑處,行人獨向五陵歸。離心日遠如流水,回首川長共落暉。楚客豈勞傷此別,滄江欲暮自沾衣。
腹聯極用意,卻看似不用意,與有深分人作別,實有此況味。
【箋釋】
[皇甫曾] 皇甫曾有《送湯中丞和蕃》(《全唐詩》卷二一○)。《資治通鑒》卷二二四代宗大歷元年二月:“己亥,命大理少卿楊濟修好于吐蕃。”據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卷三補箋,“湯”當系“陽”之訛。據此,皇甫曾赴上都當在大歷元年前。
[五陵] 《漢書》卷九二《原涉傳》:“郡國諸豪及長安、五陵諸為氣節者皆歸慕之?!鳖伿瞎抛ⅲ骸拔辶?,謂長陵(高帝)、安陵(惠帝)、陽陵(景陽)、茂陵(武帝)、平陵(昭帝)也?!逼涞卦陂L安北,后人多借指長安。
【輯評】
《唐音癸簽·法微三》:蹉對。沈存中以《九歌》之“蕙殽蒸”、“奠桂酒”為蹉對之祖。唐人七言起結對者,多用此法。其中聯如劉長卿“離心日遠如流水,回首川長共落暉”,亦蹉對之類。
《唐風定》卷一七:秀雅沉深,不特流美擅長。
上一篇:《感 秋》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于良史(一首)》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