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絕句四首(選二)·古絕句四首(選二)》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菟絲從長風,根莖無斷絕。
無情尚不離,有情安可別?
南山一桂樹,上有雙鴛鴦。
千年長交頸,歡愛不相忘。
這是兩首借物寄情詩,詩篇作女子口吻,主題全由比喻道出。
“菟絲”,也作“兔絲”,是蔓生草本植物,常依附于豆、菊、藜科植物根莖生長。古代婦女在家庭中沒有經濟地位,只能依附丈夫,因而常以“菟絲”比喻出嫁女子。古詩“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杜甫“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就是用它來比妻子對丈夫的依附關系的。但這里卻取堅貞不移之意。“長風”,指遠處吹來的風,取其勢之雄健?!皬摹?,隨也。詩人看到菟絲草任憑大風吹刮,也要與寄主共命運的品格,因而觸景生情,感慨無情之物在強力的逼迫下尚且根莖依戀,有情之人怎能輕離易別呢?“安可”二字蘊含著分離的苦痛和決不分別的心愿,語意含蓄委婉。在古詩里,頗多離愁別緒之作。如江淹的《古離別》,其后六句說:“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愿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免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表現了夫妻相見之難得和寧作兔絲草,不做別離人的意愿。但江詩先寫離人后寫物,兩相對照,顯示久別之人還不如兔絲、水萍之終不移其所寄,羨慕之情都在言外。本詩則先寫所觸之景,直書其事,寫物寓情。一二句似乎與人無關,實則寫物喻人;三、四句轉進一層,把“無情”與“有情”作對比,并以詰問作結,言盡意未盡,發人深思。
第二首全是鋪陳事物。秀麗的南山里,有一棵亭亭如蓋的桂樹,樹上有一對恩愛的鴛鴦,他們交頸頡頏,關關嚶嚶,千年一日,永遠不相忘。“鴛鴦”在我國古代是恩愛夫妻的象征;桂樹是芳香美好的象征。桂樹上的鴛鴦便成了更加美好的理想境界。“千年”是夸張之詞,以喻其久長?!犊兹笘|南飛》中的鴛鴦,是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化身,他們在人世間時,由于宗法勢力的逼迫,不能做恩愛夫妻,死后化作恩愛瑞鳥,他們“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其堅貞不渝的情愛,固然令行人駐足,寡婦彷徨,可謂感金石,泣鬼神。但他們是明顯的理想寄托,而本詩無一句寫人,卻給人以無比深刻的啟示,這就顯得詩意更加深沉含蓄。
這兩首古絕句,魏晉以前作品,最初見于《玉臺新詠》。絕句之名始于劉宋。數人合作,人作四句,連而成詩,是為“連句”。倘只成四句而不再連,則曰“絕句”。此二詩形式同于絕句,遂以古絕句名之。它反映了社會動蕩,男子見異思遷和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給婦女帶來的離別之苦,表現了古代婦女美好的愛情理想。取譬通俗生動,說理具體形象,風格古雅,語言簡樸,明白曉暢,接近口語。詩中適當運用對仗,如“無情”對“有情”,“尚不離”對“安可別”,“一桂樹”對“雙鴛鴦”,句式自然灑脫,節奏明快,詠之韻味無窮。
上一篇:《袁枚·古意》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孟郊·嘆疆場》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