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蝶戀花》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這是一首悼亡詞,通篇運用比興手法,借明月少圓長缺、燕子呢喃、蝴蝶雙棲,表達對亡妻深摯的愛情和相思的痛苦。
作者寫過不少悼念亡妻的詞作,大多運用白描手法,即事抒情,顯得物象凄切,詞境壓抑而沉哀入骨。這首《蝶戀花》則用托物抒情,故于空靈雋永外,流溢出哀艷綿長的情思,似為別具一格。“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歷來詠月詩篇大多是怨月少圓長缺,此處詞人則以之比喻夫妻之間,別多會少。納蘭成德為宮中一等侍衛,常從康熙在外巡行,所以與妻子相處的機會極少,因此這個比喻不但有實在的具體內容,而且還是作者親身的真切體會。“一昔”,一夜,“玦”,半環形的玉佩。“辛苦”與“憐”語意都是雙關的。自己長年離家在外奔波,留著妻子獨守空閨,兩人均飽嘗相思之苦。以月之少圓長缺喻夫妻會少離多,表面上是憐月實乃自憐。于曠達中含蘊著無限的傷痛與悲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二句從天上轉到人間。意思是說愛妻如果象天上的明月那樣,始終皎潔。那么我情愿履冰臥雪,為你犧牲一切。真可謂生死以之。作者在《沁園春》一詞的小序中記夢見亡妻,臨別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表現其妻銜恨永別,愿化作明月,永照留在人間的心上人。此“若似”三句正是對亡妻寄語的回答。感情真摯強烈,充分表達對亡妻的悼念。
詞的下片一轉,又跌回現實。“無那塵緣容易絕。”無奈愛妻生命短促,過早地離開了人間,明月長在而伊人蹤跡杳然,美好的姻緣無奈這么容易地斷絕了。這一句傳達出作者一片癡情化為無限深沉的感慨! “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二句,說燕子無知不了解人的悲傷,自然雙雙地踏在簾鉤上歡悅地作呢喃軟語。這里以雙燕反襯自己形影孤單,以燕子呢喃軟語,反襯自己憂愁悲戚。這種以樂景寫悲哀,含有無限的辛酸,讀之催人淚下。結句“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引用李賀詩句與梁祝、韓憑夫婦死后化鴛鴦和蝴蝶的故事來寄托自己對愛情的堅貞不貳、永不泯滅的情懷。李賀《秋來》詩:“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大意是說秋墳之鬼,唱著鮑家詩,其恨血入土,千年之后,化為碧玉。作者在此以碧玉比喻愛情的純潔與堅固,雖長埋地下,但其光輝卻永不磨滅,可以與天地共長存。“雙棲蝶”是化用韓憑夫婦和梁山伯、祝英臺死后化成鴛鴦和蝴蝶的故事。雙棲,指韓憑夫婦被宋康王所拆散,二人雙雙殉情,化作鴛鴦,棲于樹上悲鳴不已;雙蝶,指梁山伯、祝英臺,兩人同窗相愛,遭到封建勢力的阻撓不能成婚,死后化作蝴蝶,比翼齊飛。這里作者想象,自己和愛妻也能象韓憑夫婦和梁祝一樣,化作鴛鴦和蝴蝶,雙飛雙宿,永不分離。篇末采用美麗的神話作結,以一種擺脫塵俗的幻想來達到與亡妻的重新歡會,顯得哀艷纏綿,癡情無限,讀之令人神往。
上一篇:《馮延巳·虞美人》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秦觀·蝶戀花》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