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煙》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琴操》曰:‘晉文公與介子綏俱亡,子綏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復國,子綏獨無所得。子綏作《龍蛇》之歌而隱。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綏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舉火。’又周舉《移書》及魏武《明罰令》、陸翙《鄴中記》并云寒食斷火起于子推。《琴操》所云子綏即推也。又云五月五日,與今有異,皆因流俗所傳。據《左傳》及《史記》,并無介子推被焚之事。案《周書·司烜氏》:‘仲春以木鐸循火,禁于國中。’注云:‘為季春將出火也。’今寒食準節氣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則禁火蓋周之舊制。”又,吳自牧《夢粱錄》卷二“清明節”條:“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節,每歲禁中命小內侍于閣門用榆木鉆火,先進者賜金碗,絹三匹。宣賜臣僚巨燭,正所謂‘鉆燧改火’者,即此時也。”可知禁火以后尚有“鉆燧改火”及賜大臣燭的習俗。
又,參見“介子推”條。
【釋義】寒食禁煙或禁火是古時風俗,一說是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而禁煙火,但古人對此已有懷疑,并加以考辨,認為禁煙乃周代之舊制。《史記》只說“封綿上山”,無介子推被焚記載。《后漢書·周舉傳》提到介子推焚骸事。而劉向《新序》則有子推被焚介山事。寒食節后三天是清明節,宋代還有“鉆燧改火”并賜大臣燭的習俗。寒食、清明正值春季,在這節日里,也是朝野春游的時間。
【例句】①麗人春風三月天,準備西園賞禁煙,院宇立秋千。(楊果套曲〔仙呂·賞花時〕)此寫寒食節家家準備郊游的景象。②夜夜嬉游賽上元,朝朝宴樂賞禁煙。(關漢卿套曲〔二十換頭·雙調·新水令〕,〔石竹子〕)“禁煙”指寒食節事。古時寒食或清明上墳,這個節日中樹秋千,有斗雞、打球、施鉤等游戲。《東京夢華錄》說:“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此例是說天天嬉游,像過上元節、寒食節一樣。③我今朝遇禁煙,到先塋來祭奠。(關漢卿雜劇《包待制智斬魯齋郎》第一折〔后庭花〕)禁煙指寒食節。古時,寒食、清明為掃墓日。
上一篇:元曲典故《看錢奴》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空桑子》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