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嗣成·〔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四別(之三)》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寄別
長江有盡愁無盡,空目斷楚天云。人來得紙真實信,親手開,在意讀,從頭認。織錦回文,帶草連真,意誠實,心想念,話殷勤。佳期未準,愁黛常顰,怨青春,捱白晝,怕黃昏。敘寒溫,問原因,斷腸人寄斷腸人。錦字香沾新淚粉,彩箋紅漬舊啼痕。
作者曾寫過一組《四情》曲子,又寫了一組《四別》的曲子。本首為鐘嗣成《四別》曲之三,其他三首分別是《敘別》、《恨別》、《憶別》。
題目是“寄別”,但信中的內容、寄信人的心情都是通過收信人的閱讀和想象反映出來,而收信人自己的心情也因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現,構思十分巧妙,真可以說是一筆而兩面俱到。
首句借長江起興,寫出游子的離愁。李煜《虞美人》詞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里更進一層,說長江還有盡頭,而自己的愁思卻是無邊無涯,無窮無盡的。“空目斷楚天云”,游子啊,你在眺望什么呢?情人是望不見的,那你一定是在望大雁,盼望著“云中誰寄錦書來”(李清照《一剪梅》)吧? 以上二句寫游子愁極盼極,既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調,從行文上說又為下文作了有力的鋪墊。
終于,有人捎來了情人的書信,游子迫不及待地接過書信,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如饑似渴地專心閱讀,一遍讀罷又從頭細看。“開”、“讀”、“認”,這幾個動作一個接一個,再冠以“親手”、“在意”、“從頭”等狀語,就把游子乍得家信時那種既激動不已又惴惴不安的心理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以下便轉入寫來信的內容。“織錦回文”的典故出于《晉書·竇滔妻傳》:晉竇滔妻蘇蕙字若蘭,善屬文。滔仕前秦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在家織綿為回文旋圖詩,用以贈滔。詩長八百四十字,可以宛轉循環以讀,詞情凄惋。這里用“織錦回文”比喻情人來書的內容,再以“帶草連真”形容其筆跡的娟秀,可見游子心目中情人之美好,也可見出游子對情人來書的珍視程度。須知這不是一封普普通通的書信,而是一份心靈的真實記錄。透過這封書信,游子仿佛看見了自己的情人:因為歸期未準而愁眉緊鎖;春光旖旎,卻撩起了她的愁怨;白晝顯得那樣漫長,簡直是度日如年,而黃昏的到來更增添了她的孤獨凄涼之感。情人的境況如此,對自己卻仍然一如既往,體貼備至,噓寒問暖,情深意切。其實,她在家縈損柔腸,我在外又何嘗不是愁腸寸斷呢!她寄書與我,這真是“斷腸人寄斷腸人”了! 這一句言簡意賅,寫出了這一對情侶之間的“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反映出他們之間的關系不但是設身處地,而且是感同身受。不信你再看末兩句,游子又展開信箋,細細品味了,他從錦字的墨跡中嗅到了香味,而這香味來自其中所沾的情人淚粉;從信箋的彩圖中看出了紅色,而這紅色也來自其中所漬的情人紅淚。這兩句真可稱得上是語麗情悲,細入毫芒。心心相印,以至于此! 而這,正是這首《寄別》之曲的藝術魅力所在。
上一篇:《曾瑞·〔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貫云石·〔雙調〕殿前歡》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