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詠襄陽典故
三蘇游覽襄陽山川名勝,實際上也是一個認識了解襄陽歷史文化的過程,正所謂“行千里路,讀萬卷書”之義。三蘇詠襄陽的詩歌中用了很多襄陽歷史典故,如墮淚碑(蘇洵《襄陽懷古》“道逢墮淚碣,不覺涕亦零”)、沉碑潭(蘇洵《襄陽懷古》“水深不見底,中有杜預銘”)、王粲井(蘇軾《萬山》“下有仲宣欄,綆刻深容指”)、漢江神女(蘇軾《漢水》“文王化南國,游女儼如卿”)、呼鷹臺(蘇轍《野鷹來》“嵯峨呼鷹臺,人去臺已圮”),等等。三蘇也熟悉襄陽的西曲民歌,蘇軾寫了《襄陽樂府三首》,蘇轍寫了《襄陽樂府二首》。
襄陽的歷史典故給蘇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從他多年后寫的詩中可以得到印證,蘇轍《送王恪郎中知襄州》詩寫道:
魏公德業冠當年,汝守威名疏漢邊。
將相傳家俱未遠,子孫到處各推賢。
風流最喜君真似,符竹連分政得專。
峴首重尋碑墮淚,習池還指客橫鞭。
逃亡已覺依劉表,寒俊應須禮浩然。
當有郡人知古意,攔街齊唱接籬篇。
詩歌的前六句介紹王恪顯赫的家世,借此希望王恪鎮守襄陽能威名震漢水,后半部分連用五個襄陽典故:墮淚碑、習家池、王粲、孟浩然、山簡醉飲,而且恰到好處,用墮淚碑的典故勉勵王恪向羊祜學習,勸誡王恪善待如王粲、孟浩然那樣的客居賢人和貧寒才俊,用襄陽小兒攔街齊唱白銅鞮的典故,來描繪王恪受到襄陽人的盛情迎接的場景。多年后,在蘇轍的贈友詩中,還對襄陽典故如數家珍,可見襄陽給蘇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蘇途經襄陽留下了14首詩歌,多年后蘇轍又在一首贈友人的詩歌中夸贊襄陽人文典故,蘇軾集中有一首《龐德公》雖然是詠贊漢末襄陽名士諸葛亮的老師龐德公,但據考,為沈遼的詩歌,故不論。在這15首詩中,三蘇贊美襄陽山水、追思襄陽耆舊、夸贊襄陽特產、吟詠襄陽典故,有力地宣傳了襄陽的山川名勝、人文歷史,而他們的詩歌本身又成為襄陽歷史文化的一部分,襄陽的歷史文化底蘊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積累下來的。
思考與練習
1.簡述三蘇是如何描繪襄陽山水人文的。
2.結合蘇軾的詩歌,查找有關襄陽特產縮項鳊、竹葉酒的資料。
3.比較閱讀蘇軾和蘇轍的《襄陽樂》《野鷹來》。
4.搜集背誦蘇軾的詩文名句。
附錄
萬山
宋·蘇洵
萬山臨漢江,杰立與峴偶。杜公破三吳,磊落叔子后。
當年愛山意,無乃求自附?自比誠不慚,山水亦奇秀。
羊公茍有知,當為頷其首。
峴山
宋·蘇軾
遠客來自南,游塵昏峴首。過關無百步,曠蕩吞楚藪。
登高忽惆悵,千載意有偶。所憂誰復知,嗟我生若后。
團團山上檜,歲歲閱榆柳。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憐山前客,倏忽星過罶。賢愚未及分,來者當自剖。
上堵吟
宋·蘇軾
臺上有客吟秋風,悲聲蕭散飄入空。
臺邊游女來竊聽,欲學聲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兩稚子。
白馬為塞鳳為關,山川無人空自閑。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魚冷難捕。
悠悠江上聽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諸葛武侯畫像贊
宋·蘇軾
密如神鬼,疾若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后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合。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上一篇:《吳綬《隆中十景》》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
下一篇:《學習孟浩然詩歌》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