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襄陽山水
徐縉《明江西按察司副使空同李公墓表》寫到李夢陽“道襄陽,愛峴山、習池之勝,留四月,歸大梁。”他認為李夢陽在襄陽滯留四個月的原因是“愛峴山、習池之勝”。事實上我們從李夢陽描寫襄陽的《峴山》《鹿門山》《楚望望襄中形勢》《漢濱賦》等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對襄陽山水名勝的喜愛,我們先看《峴山》:
大名終不滅,墮淚此山碑。后進才非乏,風流爾足師。
古堂陰漢水,新路改城池。回首隆中接,秋云兩處垂。
這首詩寫作者游覽峴山的所見所感,作者目睹墮淚碑,想到羊祜之英名,愿以羊祜為楷模,再看看隆中的諸葛亮,也是“諸葛大名垂宇宙”,兩處名宦,英名傳世,詩歌表達出作者對羊祜、諸葛亮的仰慕之情。
再看《鹿門山》:
龐公真漢隴,孟子復唐詩。舊宅新秋葉,孤墳千載遺。
泉裊石穴細,葛倚松門垂。望望青峰近,君襟曠爾期。
與《峴山》詩相同,這首詩也表達了作者對兩位襄陽歷史名人的仰慕之情,作者觀覽漢末隱士龐德公的舊宅和盛唐詩人孟浩然的墳塋,游賞鹿門山幽靜的美景,字里行間流露著對龐德公和孟浩然的仰慕之情。
從上述兩首詩歌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峴山、鹿門山的喜愛,更多的是對歷史名人的仰慕,美景反而顯得次要,而《楚望望襄中形勢》卻是李夢陽描寫襄陽山水的作品中較為突出的一首詩:
楚望峰頭望楚云,遙憐紫蓋紫陽君。
廬荒不斷盤龍氣,碑滅猶存墮淚文。
地轉江淮浮遠戍,水同巴峽塹雄軍。
里名冠蓋非吾事,愿訪鹿門麋鹿群。
這首七言律詩寫作者登上楚望山的所見所感。首聯節奏感很強,得力于“楚望”和“紫”兩詞的重復使用,同時,首聯在詩意上也呈扇形輻射全詩,出句“楚望峰頭望楚云”輻射頷聯、頸聯對襄陽地理名勝的描寫,對句“遙憐紫蓋紫陽君”輻射尾聯歸隱思想的表露。頸聯寫襄陽西通巴峽,東連江淮的地理位置,其間滲透著一種凝重的情感。尾聯寫訪鹿門的意愿,既是對首聯“遙憐紫蓋紫陽君”的照應,也是頷聯、頸聯凝重情感的自然延伸。作為前七子領袖的李夢陽主張詩學盛唐,此詩在情感的凝重、抒情的輾轉、格律的謹嚴方面都可以看出杜詩的影響。
李夢陽在漢江邊,想到了交甫在漢水邊遇神女之事,于是作《漢濱賦》:
夫何二女之欣麗兮,遵蘭皋而并翔。順微風以鸞顧,曵文袿而交揚。躡云郁之華履,皎羅襪以雙步。凌漢潭之滺波,掇瑤草于芳露。態婉孌以窈窕,情同嬉而中乖。超灼灼以齊赴,忽含顰而怨偕。眉疑低而復伸,唇欲啟而羞回。瑳巧笑以回瞬,目盈盈而流盼。翩兮驚鴻,恍若裊電。仰西方之纖月,悵邂逅于嘉夕。足將移于躑躕,魂已逝而聿役。怍多露于蔓草,矩漢廣之貞游。戒有粲之奔密,慕娥英于湘流。操柔袂以掩涕,寄朋素于明珰。效雞鳴之贈佩,厲霜心于鮫光。倏潛耀以莫覲,撫沖飚而懷形。睇征云以西迅,裛飄芬而淚零。面三星以申詠,痗朝陽于首疾。伊綢繆之幸諒,詎谷焉而同室。(《空同集》卷二)
該賦用鋪陳的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渲染了漢江神女的形象氣質,可與建安才子詠贊漢江女神的賦作相媲美。
上一篇:《譚元春詠襄陽詩文》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
下一篇:《追思襄陽耆舊》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