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襄陽耆舊
在三蘇詠贊襄陽的詩歌中,三蘇提到的襄陽名人有羊祜、杜預、諸葛亮、劉道產、劉表、孟浩然、杜甫、王恪等人,其中王恪是蘇轍的友人,屬宋代當代人,其他人都是先代古人。對于襄陽耆舊,三蘇有褒獎,如贊揚羊祜、諸葛亮、杜預“自從三子亡,草中無豪英”,夸贊劉道產“人道使君似羊杜”,也有批評,如批評杜預“成功本無敵,好譽真儒生”(蘇洵《襄陽懷古》),批評劉表、劉琮“父生已不武,子立又不強。北兵果南下,擾擾如驅羊”(蘇轍《野鷹來》),真可謂實事求是,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在襄陽耆舊中,三蘇尤其推崇羊祜、諸葛亮、杜預三人,如蘇洵《襄陽懷古》:
我行襄陽野,山色向人明。何以洗懷抱,悠哉漢水清。
遼遼峴山道,千載幾人行?踏盡山上土,山腰為之平。
道逢墮淚碣,不覺涕亦零。借問羊叔子,何異葛孔明?
今人固已遠,誰識前輩情?朅來萬山下,潭水轉相縈。
水深不見底,中有杜預銘。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
成功本無敵,好譽真儒生。自從三子亡,草中無豪英。
聊登峴山首,淚與漢流傾。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看到峴山墮淚碑而懷念羊祜,因懷念羊祜而想起諸葛亮,又看到萬山沉碑潭而懷念起杜預,其間雖有“今人固已遠,誰識前輩情”的悲嘆,有“成功本無敵,好譽真儒生”的批評,但終歸還是夸贊三人的英雄業績,表達對三位賢能之士的無限景仰。
這首詩雖然將諸葛亮列入豪英三子中(“自從三子亡,草中無豪英”),但并沒有充分展開,倒是蘇軾的《隆中》一詩充分表達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勝悲。
誰言襄陽野,生此萬乘師。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
龍蟠山水秀,龍去淵潭移??沼囹暄眼E,使我寒涕垂。
這首詩除了登臨懷古之作常有的古人已去、空余遺跡的思古情懷之外,突出的情感是極力夸贊諸葛亮在西蜀建功立業——“千年愛未衰”,夸贊諸葛亮在襄陽躬耕苦讀,從而成為帝王之師。
除了羊祜、杜預、諸葛亮之外,三蘇還崇敬劉宋時期的劉道產。劉道產曾任雍州刺史、襄陽太守,他善于治理政事,在襄陽政績尤為突出,當時蠻夷叛亂,長期割據山林,不接受朝廷治理,但卻順服劉道產,一概遷到漢江一帶居住,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裕,因此有了南朝西曲民歌《襄陽樂》(一說《襄陽樂》為宋隨王劉誕所作)。蘇軾和蘇轍都用《襄陽樂》舊題贊頌劉道產的政績:
使君未來襄陽愁,提戈入市裹氈裘。
自從氈裘南渡沔,襄陽無事多春游。
襄陽春游樂何許,峴山之陽漢江浦。
使君朱旆來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
道邊逢人問洛陽,中原苦戰春田荒。
北人聞道襄陽樂,目送飛鴻應斷腸。
——蘇軾《襄陽樂》
誰言襄陽苦,歌者樂襄陽。
太守劉公子,千年未可忘。
劉公一去歲時改,惟有州南漢水長。
漢水南流峴山碧,種稻耕田泥沒尺。
里人種麥滿高原,長使越人耕大澤。
澤中多水原上干,越人為種楚人食。
火耕水耨古常然,漢水魚多去滿船。
長有行人知此樂,來買槎頭縮項鳊。
——蘇轍《襄陽樂》
蘇軾詩歌主要用對比法,將劉道產來襄陽任職以前“使君未來襄陽愁”與任職以后“襄陽無事多春游”作對比,將劉道產治理的“襄陽春游樂何許”與“中原苦戰春田荒”作對比,在對比中肯定了劉道產治理襄陽的政績。蘇轍用的是典型事例法,舉劉道產在襄陽推廣水稻種植的典型事例,來肯定夸贊劉道產造福一方、“千年未可忘”的政績。
與之相反,蘇軾和蘇轍都用《野鷹來》舊題批評了劉表、劉琮的無能。漢末,劉表在襄陽政績顯赫,將襄陽治理成了漢末戰亂環境中的一片樂土,人才匯聚、穩定富庶、帶甲十萬,但是許多人勸他趁曹操與袁紹對峙的機會,偷襲許昌,逐鹿中原,他都沒采納,結果到兒子劉琮時就投降了曹操。
野鷹來,萬山下,荒山無食鷹苦饑,飛來為爾系彩絲。
北原有兔老且白,年年養子秋食菽。
我欲擊之不可得,年深兔老鷹力弱。
野鷹來,城東有臺高崔巍。
臺中公子著皮袖,東望萬里心悠哉。
心悠哉,鷹何在!
嗟爾公子歸無勞,使鷹可呼亦凡曹,天陰月黑狐夜嗥。
——蘇軾《野鷹來》
野鷹來,雄雉走。
蒼茫荒榛下,毰毸大如斗。
鷹來蕭蕭風雨寒,壯士臺中一揮肘。
臺高百尺臨平川,山中放火秋草干。
雉肥兔飽走不去,野鷹飛下風蕭然。
嵯峨呼鷹臺,人去臺已圮。
高臺不可見,況復呼鷹子?
長歌《野鷹來》,當年落誰耳?
父生已不武,子立又不強。
北兵果南下,擾擾如驅羊。
鷹來野雉何暇走,束縛籠中安得翔?
可憐野雉亦有爪,兩手捽鷹猶可傷。
——蘇轍《野鷹來》
蘇軾詩歌用正面襯托法,前半部分,寫作者站在萬山下,呼喊野鷹來幫他抓住老兔,結果“我欲擊之不可得”;后半部分,則寫在城東,劉表雖然“使鷹可呼”,但是“亦凡曹”“歸無勞”,用我呼鷹不來,正面襯托劉表雖能呼來雄鷹,但依然沒有收獲,實際上是諷刺了劉表、劉琮父子的平庸無能:占據著荊州的天時、地利、人和,卻沒有逐鹿中原的魄力。蘇轍詩歌用反面襯托法,前半部分,寫劉表當年在呼鷹臺上揮鷹狩獵的盛況,野鷹飛臨,羽毛披散,體大如斗,攜風帶雨,秋風蕭殺,筆力遒勁,氣勢不凡;后半部分寫人去臺毀的世事滄桑,感嘆劉表父子雖然招纜了許多雄鷹似的賢才,但最終還是失敗。
上一篇:《贊美襄陽山水》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
下一篇:《描山繪水,贊美襄陽》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