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贊襄陽美景
從王士禎描寫襄陽的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王士禎在襄陽逗留期間,幾乎游賞觀覽了襄陽所有的山水名勝,如萬山、羊祜祠、峴山、隆中、放鷹臺、劉表冢、漢江、樊城、習家池,等等。我們先看四首:
隆中
咫尺隆中路,如聞梁父吟。地傳龍臥久,山接鹿門深。
遺憾留關隴,高風激漢陰。沔江流不盡,西望一沾襟。
羊太傅祠
峴首何寥落,猶存太傅祠。門臨漢川水,淚墮郢中兒。
東第無歸日,西江有斷碑。天涯落帆客,一薦楚江蘺。
習池館
山公酩酊處,遺跡峴山頭。院靜寒山落,川明宿霧收。
依然池上水,遙接漢江流。谷口微鐘發,蒼茫起白鷗。
漢江望鹿門
大堤一長望,窈窕紆林壑。聞有龐公居,攜家因采藥。
僧歸鹿門寺,帆轉襄陽郭。耆舊復何人,煙霞今寂寞。
這四首詩有以下共同點:一是重懷古輕寫景,四首詩除了《習池館》有較多描寫景物之外,其他并無多的寫景,而且不多的寫景也是為了烘托渲染對諸葛亮、羊祜、山簡、龐德公的思念仰慕之情,這些詩不重在寫景抒情,而重在思古懷人,也就是說王士禎欣賞襄陽的歷史文化。二是這幾首詩都寫得很淡,很輕,既不用典故,也不用華麗的辭藻,寫景淡雅,抒情也不濃烈,章法結構皆隨性而至,毫不用力,顯示出王士禎早年詩作清麗澄淡的特點。《習池館》一詩尤為明顯,這首詩題詠習家池,與其他題詠習家池的詩相比,這首詩的特點在于沒有抒情的語句,沒有感情色彩濃郁的詞語,只是用白描的手法,描繪出了一個幽靜的雅潔的環境,語言平淡樸素。由于沒有單純的抒情,甚至連敘事都沒有,詩情顯得平淡,淡得幾乎感覺不到作者情思的存在,但是從這種幽靜雅潔的環境中我們還是能感受到一種脫俗的情懷。
王士禎的一些描寫襄陽的詩歌,還具有史料價值,如:
放鷹臺
漢江東去有高臺,煙樹蒼蒼楚望開。
走馬銅鞮坊北路,少年齊唱野鷹來。
劉景升冢
豚犬兒郎霸業空,冢中人不愧英雄。
一杯遙酹襄江上,愛汝名高俊及中。
放鷹臺,即呼鷹臺,是襄陽的一處古跡,乾隆版《襄陽府志》卷五《古跡》之《襄陽縣》載:“呼鷹臺:縣東二十里。《水經注》:沔水南有層臺,號曰景升臺。劉表治襄陽所筑。表好鷹鳴,嘗登臺歌野鷹來之曲,其聲似孟達《上堵吟》矣。”銅鞮坊也是襄陽古跡,乾隆版《襄陽府志》卷五《古跡》之《襄陽縣》載:“銅鞮坊:在城隍廟西”。梁武帝為雍州刺史時,有童謠云:“襄陽白銅鞮,反縛揚州兒。”及代齊稱帝,以斯謠為受命瑞征,乃造銅鞮歌。一曰白銅鞮。李白詩“襄陽小兒爭拍手,攔街好唱白銅鞮”是也,至今猶以名坊。這首詩佐證了襄陽確實有呼鷹臺和銅鞮坊,遺憾的是而今已無跡可尋。《劉景升冢》一詩夸贊劉表“不愧英雄”顯現出一定的真知灼見,更重要的是他佐證了襄陽確實有劉表墓。
上一篇:《元稹詠襄陽》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
下一篇:孟浩然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