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松下幸之助
我認為在培育人才時,我們應該充分注意到我們所培養的對象,無論是作為職業人也好,還是作為社會人也好,都應該是個優秀的人才。
【演講詞】
“事業在人”,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任何經營只有在有了稱職的人才之后才能發展下去,無論具有怎樣優秀歷史和傳統的企業,如果沒有正確繼承其傳統的人,也將會逐漸衰敗。經營的組織、手段固然重要,但掌握并使之發生效力的仍舊是人,不管創造了多么完善的組織,引進了多么新的技術,如果沒有使之發生效力的人,也就無從取得成果,也就不能完成其企業使命。可以說,企業能否既對社會做出貢獻,又使本身昌盛地發展下去,其關鍵在于人。
就事業經營而言,最重要的首先是尋求人才,培育人才。
還在公司規模很小的時候,我就常常對職工們說:“如果有人問‘你們那是做什么的?’就請你們回答‘松下電器公司是培育人才的。我們公司生產電器產品,但在出產品之前,首先培育出人才。’”生產優質產品是公司的使命,為此必須培育出與之相適應的人才,有了人才自然就能生產出優質產品。我在當時富于年輕人的志氣,就用上面那些話表達了這個意思。至于怎么說都無關重要,但這種思想一直貫穿在我的經營之中。
那么,怎樣培育人才呢?恐怕這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但最為重要的乃是要具有基本的觀點,就是說,一定要明確“企業為什么存在?怎樣從事經營?”這一問題,換言之,作為企業應該具有正確的經營觀念和使命觀。如果公司的基本思想和方針是明確的,那么,經營者和管理監督者就能夠據此施行強有力的領導,而且每個人也都能根據這一基本思想和方針去判斷是非,這樣就容易培育出人才。但是,如果沒有這些基本思想和方針的話,經營者或管理監督者對部下的領導就會缺乏一貫性,很可能被每時每刻的情勢變化或個人感情所左右,不易于培育人才。因此,如果經營者想得到人才,其先決條件就是應該具有堅定的使命觀和經營觀念。
其次,要經常地將經營觀念和使命觀灌輸、滲透給職工。假如經營觀念只是寫在紙上的文章,那是一文不值的,它要成為每個人的血肉,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必須借助一切機會反反復復地把企業的經營觀念和使命觀灌輸給職工。
再者,這并不意味著經營者單純地講解觀念,而是在實際的日常工作中去說那些應該說的話,糾正那些應該糾正的事情。從個人的人情角度來說,不應過多地提醒別人、申斥別人,倘若有可能就應盡量避免這類事。可是,企業是以對社會做貢獻為使命的公有物,在企業里的工作也就是公事。企業不是私有物,企業的工作也不是私事。所以,從公的立場出發,對不能置之不理的,不能允許的事情,應該說的必須說,應該申斥的必須申斥,這不是根據個人的感情來做的,而是站在使命觀的高度上的提醒和申斥。由于這種嚴格的管理,被申斥的人開始覺悟并成長了。不用說,假如不申斥的話,對部下來說是滿意的,對經營者、對上級來說也是安逸的。然而,我們一定要銘記,這種茍且偷安的方法是決不會培育出人才的。
與此同時,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敢于大膽地分派工作,并讓擔任了工作的人能夠在自己的責任和權限范圍之內自主地進行工作。所謂培育人才,歸根結蒂就是要培育出懂經營的人,培育出能夠用經營意識去從事任何一項細小工作的人。為了培育出這樣的人才,不能什么事都左一道命令,右一道命令,那樣只會培育出一些唯命是從的人來。由于敢于大膽地分派工作,所以,擔任了工作的人就會下功夫開動腦筋想辦法,充分發揮出自己所具備的能力,而且也就相應地成長起來了。我們松下電器公司的事業部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將這些做法形成了制度化。我從自己的經驗中感到,按照這種制度去培育人才是有很多優點的。事業部并不只是一種經營體,其中的每項工作都具有這種思想,并將這一思想灌輸到一切工作之中去。這便是我的經營。
當然,雖然應該在廣泛的范圍之內分派工作,但必須牢牢地把握住基本方針。否則,分派工作后,各行其是,整體就會變成一盤散沙。說到底,就是要基于一定的方針給予權限。因而,公司的基本思想和經營觀念在這里仍然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說,只有個人根據經營觀念去從事自主性的工作,才能培養出人才。
所謂培育人才,并不是說只培育出能干工作、技術精湛的人來就可以了。這一點也需要特別加以注意。本領和技能的確很重要,企業不能沒有這方面的人才,這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理想的是,這些人,作為一個人也好,作為一個社會人也好,同樣都應該是個優秀的人。盡管能夠出色地完成工作,但作為社會人如果有缺陷的話,仍然不是令人滿意的當今時代的產業者。假如考慮到各個企業以及日本國的日益增多的國際活動,那么這一點就更應該說是重要的了。
當然,作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人的教育和教養,本應在家庭和學校里去完成,然而現實的問題是企業所要完成的這方面的任務非常之多,而且將會越來越多。所以,我認為在培育人才時,我們應該充分注意到我們所培養的對象,無論是作為職業人也好,還是作為社會人也好,都應該是個優秀的人才。
【鑒賞】
松下幸之助(1894—1989)是日本著名企業家,是20世紀以來對社會影響最大的企業家之一,享有“企業大王”、“經營之神”等美譽。他的“經營哲學”(一稱“自來水哲學”)和以松下公司為范例的“日本經營管理方式”風靡全球,為企業家們所津津樂道、推崇備至。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得益于人才戰略。早在20年代末創業之初,松下便意識到,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不斷發展,必須擁有優秀的人才。他始終把“人才的儲備和培養”作為事關企業生存發展的大事來抓。松下制定了一套遴選、培養人才的制度:首先,進入松下公司的員工,必須具備中等學校以上的畢業文憑,而且有一段時間的試驗考察期;其次,從一般員工里選出素質優良、工作成績顯著者,擢升重用;再次,公開舉行錄用甄試,藉此選拔人才;最后,開展職業教育,并撥出專款作為基金,創立“松下政經塾”,培養專門人才。這篇演講就是在他所構想的“松下政經塾”即將變成現實時發表的。
在演講中,他集中敘述了人才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育人才等問題。他的演講開宗明義,直入主題,以“事業在人”這一簡單明了的俗語提起話題,論證了企業經營最重要的是尋求人才、培養人才的觀點。在論證中,他以松下公司和自己的切身體驗為例,極大地增強了論題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他認為松下公司是培育人才的。企業要出產品,首先要出人才,人才和企業的興旺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是成正比例的,要想生產優質產品,必須培育出與之相應的優秀人才。
作為樸素務實的企業家,松下幸之助自然要講述“怎樣培育人才”這一問題。他如數家珍,侃侃道來,列舉了“經營觀念和使命觀”、“對職工的灌輸”、“在實際的日常工作中嚴格管理”、“讓擔任了工作的人自主地工作”等松下人才培育精粹。其中既有抽象的思想理念,更有可供借鑒和操作的具體措施。
松下幸之助畢竟不是一般的企業家,作為一名希望“建設一個所有人都富有、舒適、幸福的烏托邦”的超一流的“經營之神”,對于“事業在人”、“培育人才”這樣的話題,自然會有更精邃、更全面的思索。他特別提請聽眾注意這樣一點:所謂培育人才,除了要培養出能干工作、技術精湛的“職業人”,更要培養出素質優秀的“社會人”,而且企業責無旁貸,應該擔負并完成這方面的任務。他認為,企業是社會大眾的“公器”,企業培育優秀人才,也就是間接替社會造就有用的人。因為任何企業的員工,必然也是社會的一分子。如果企業只是塑造任勞任怨、多做少求的賺錢機器人,那么眼光是很短淺的。真正優秀的企業人才,必須是受社會歡迎的人才。這樣的人才,除了重視專業知識、工作效率之外,還要非常重視品德方面的修養。因此,企業必須抱著以國家和社會利益為前提的觀念,培養出既適合企業(職業人)又適合社會(社會人)的真正優秀的人才,這樣才能造福社會。
上一篇: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美國的哲人》
下一篇:[美國]歐內斯特·海明威《孤寂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