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詩群·大仙·聆聽》新詩鑒賞
我的天空有亂鳥飛過
黃昏
葉喧如雨
我的草地上有泡桐樹立
風花月季
含芳自妍
幾只飛蟲繞過花壇
我的季節是六月
藍星閃耀
淡月微圓
我的襟前有暮色滑落
六月
我聽到第一聲初蟬
我的靜寂之中有蝶翅扇動
靜而聆聽
盈盈綠水洗蟬聲
我的風語
我的鐘吟
我的唇邊一枚簌簌的青杏
這首詩寫得靜、幽、淡、雅,有如“靜寂之中有蝶翅扇動”,“盈盈綠水洗蟬聲”。那種清曠渺遠的情趣,那種全無人間氣象的恬靜、自然,都被詩人毫不費力地融到筆下。成為一種心靈的瀟灑氣象,一種渾成的審美效果。《聆聽》這首詩“聆聽”中的內容,顯然并非皆是聆聽而得。詩人不過在“嗒焉喪我”的狀態中,目不迷五色,耳旦聽八音罷了。仿佛禪家打坐,摒思棄慮,閉目進行純粹的直覺體驗,那冥冥中的物象便有了靈氣,與詩人的內心省悟達成不分彼此的一片,成為詩人精神狀態的圖景。
這首詩在一派靜寂中寫聲音,但寫得極有層次。先是“我的天空有亂鳥飛過/黃昏/葉喧如雨”,這是大音,有噪雜感、沖動感,暗示了詩人還沒能徹底進入沖遠澹泊的化境。接下來,寫“幾只飛蟲繞過花壇”,這是弱音,但仍可聆聽,詩人的冥思已經漸入無我之境。這兩節不但寫實有的聲音,而且有具體的物象,“泡桐樹立”、“風花月季”、“藍星閃耀”、“淡月微圓”,寫出了干凈疏淡的景物,但仍是 “我” 看到的、“我”聽到的。下面,詩人才真正達到渾然忘我的狀態,“我心” 聽到無聲的 “蝶翅扇動”,無形的 “盈盈綠水洗蟬聲”。這兩個意象只可能心會,不可能 “聆聽”。蝶翅無聲,綠水如何洗得蟬鳴?這真是神來之筆,心不待境靜先靜啊! 最后,“我” 徹底消失,不再 “聽到” 什么,而是我就是 “風語”、“鐘吟”,就是 “一枚簌簌的青杏” 了。
靜寂中讀過大仙這首詩,使我們心胸為之滌漱,于波瀾不驚中達到心靈的安歇。當然,這不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但我們不妨進去呆一會兒,水澄江靜,滿目青山,我們疲憊的心在那兒卸下了,這挺好。
上一篇:《新生代詩群·西川·聶魯達肖像》新詩鑒賞
下一篇:《新生代詩群·丁當·背時的愛情》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