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查爾斯·狄更斯
寧愿這個世界遭地震撕裂、彗星燃燒、冰山覆蓋、北極狐和熊踐踏,也不愿這兩大國家各行其道,我行我素。
【演講詞】
各位先生:
我首先要講的,沒有比套用主席先生所說的有關“你我之間悠久自然的友誼”更恰當的了。當我接到紐約出版者私立協會邀請我今天與他們共同進餐時,我由衷感激地接受了這份美意,同時想起這項一度是我的職業的工作。在精神上,我從來沒有舍棄過這份忠誠的兄弟之誼。我年輕時,總是將我初步的成就歸功于那些有益的報社艱苦工作的訓練,以后我也會對我孩子說:我始終以這得以進步的梯子為榮。所以,各位先生,無論如何,這個晚會都令我十分高興和滿意。
談到這里,使我想到一點,自從我去年11月來到此地以后,我就注意到一種有時想打破的靜肅沉默感。蒙你們善意的允許,我現在要與你們談談這一點。這就是報道人物的出版物,時有誤傳或誤解之處,有一兩次,我發現它有關我的報道資料并不十分正確,有時我看到的報道我生活現況的文章簡直令我驚訝。
過去幾個月來,我一直在收集資料,埋頭寫一本有關美國的新書,我所付出的精神和毅力實在令我自己吃驚。現在我已經計劃并決定(這就是我想要透露給你們的事情),在我回英國之后,再寫下今晚我已透露的有關貴國各種重大的變化作為見證。同樣的,我要寫下我所受到的至高的禮遇、佳肴、親切溫和的款待、體貼、照顧。只要我活著,只要我的子孫擁有我的作品的合法版權,我就要把這些證言翻印在我所寫的兩本有關美國的作品的附錄上。我之所以要如此做,并不只是出于熱愛和感謝,而且由于我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公道和榮譽。
各位先生,我對美國的感情和興趣,很自然地會轉移到我對自己同胞的感情和興趣。大約是去年圣誕節,在這都市里有人問我:“美國人在英國是否會受到禮遇?”而他認為英國人會視美國人為外國人。他的這種想法使我的心情變得十分沉重。
依我過去所受到的禮遇,我覺得美國人在英國也應受到最熱忱的尊重與款待的。我舉兩個例子。有一個對藝術很有修養的美國紳士,在某一個星期日,走到某一個以繪畫展覽聞名的英國歷史性城堡墻外,根據那天城堡的嚴格規定,他是不準入內參觀的,但是,這位觀光旅游的美國紳士,卻破例參觀了畫廊和整個城堡。另外一個是在倫敦停留的女士,她極為渴望看看大英博物館著名的閱覽室,陪伴她的英國人卻告訴她,很不幸,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場所要關閉一個星期,而她只剩下3天的停留時間了。然而當那位女士單獨來到博物館門口,自我介紹是美國人時,那門迅速打開了,仿佛有魔術一般。我不愿再說一句“她一定很年輕,而且十分漂亮”,但是據我對那博物館守門者的最仔細的觀察,此人體質肥胖,感受力并不佳。
各位先生,我現在談到這些小事是為了能間接地告訴你們,就像我希望的一樣,那些很謙遜努力地在英國本土對美國猶如對祖國般忠誠的英國人,已無昔日的偏見作祟。在這兩個大民族之間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特點,現在如此,將來恐怕還是如此。但是,英國廣播一直在傳播英美兩民族本質為一的情緒。要維護主席先生所談到的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及其對世界所有的偉大成就,是他們二者共同的意愿。假如我了解我的同胞的話,我知道英國人的心會隨著美國星條旗的飄揚而激動,就像它只會為它自己的國旗飄揚興奮一樣。
各位先生,最后我要就教于各位的是,我深信兩國大多數正直人士內心寧愿這個世界遭地震撕裂、彗星燃燒、冰山覆蓋、北極狐和熊踐踏,也不愿這兩大國家各行其道,我行我素,一再地顯示自己,防備對方。各位先生,我十二萬分地感謝貴主席及各位對我身心的照顧,以及對我貧乏言辭的注意。我以最誠摯的心感謝各位。
【鑒賞】
英國作家狄更斯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小說家,而且還是聞名歐美的擅長朗誦的表演藝術家。19世紀40年代末,他受到一些慈善、娛樂團體的邀請參加朗誦表演。表演中,他傾注了全部精力和感情去誦讀自己的作品,通過聲音塑造各式各樣人物的性格,再現小說中的情節,因此,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狄更斯的聲譽遠涉重洋,美國觀眾也熱烈地邀請他去美國巡回朗誦。狄更斯于1867年11月訪美并演出,到過波士頓、紐約、費城、華盛頓等大城市。在美國5個多月的時間里,舉行了370多場朗誦會,平均一天要登臺兩次,過分的疲勞使他身體十分虛弱,他不得不提前結束在美國的演出。
這篇演講是在離開紐約時為他舉行的餞別宴會上發表的。狄更斯在美國朗誦表演時,美國聽眾狂熱地歡迎了他,人們甚至隔夜睡在售票處窗外凳子上,等待次日購買入場券;狹小的會堂不能滿足觀眾的要求時,演出地點就改在大教堂。狄更斯深深被這一切所打動,因此,他在這篇演講詞中熱情地贊揚了英美兩國人民的友誼。
因為這是紐約出版者私立協會邀請的,因而狄更斯以自己從事出版工作的經歷作為開場白,這樣和聽眾之間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自然也產生了許多共同語言。這樣的開頭無疑為后面的正面闡述自己觀點作了很好鋪墊。繼而還是緊扣“出版”這一話題,介紹了自己將要寫兩部有關美國的新書,并要“寫下我所受到的至高的禮遇、佳肴、親切溫和的款待、體貼、照顧”。一下子使會場的氣氛活躍起來,使聽眾沉浸在友誼之中。
狄更斯的現實主義創作中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他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完備與多樣不是采用抽象的說教,而是用生動的形象來引起讀者的憤恨、同情和熱愛。同樣,這一特點也體現在他的演講中,他針對“美國人在英國是否受到禮遇”這一疑問,不是采取空洞的泛泛而談,而是非常形象地講述了兩件小事:一個對藝術很有修養的美國紳士和一個在倫敦停留的美國女士在英國得到的禮遇。通過這兩個小故事消除了人們的懷疑。同樣在講述這兩件事時也使用了他在小說創作中所擅長的手法——幽默和夸張,“當那位女士單獨來到博物館門口,自我介紹是美國人時,那門迅速打開了,仿佛有魔術一般”。并不是那女士年輕漂亮,因“據我對那博物館守門者最仔細的觀察,此人體質肥胖,感受力并不佳”。讀到這兒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絕,可以設想一下當時的會場也一定會發出善意的笑聲,人們在笑聲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他的觀點。
演講的最后一段尤為精彩,這里再一次運用了夸張手法:“我深信兩國大多數正直人士的內心寧愿這個世界遭地震撕裂、彗星燃燒、冰山覆蓋、北極狐和熊踐踏,也不愿這兩大國家各行其道,我行我素,一再地顯示自己,防備對方。”這鏗鏘有力的誓言,充分體現了英美兩國人民友誼的重要性,震撼聽眾心靈,把演講推向高潮。同時也是全篇演講中心內容的再現,起到總括全篇畫龍點睛作用。
上一篇:[法國] 讓·安格爾《作為藝術家,我熱愛美和真實》
下一篇:[中國]鄒韜奮《在出獄歡迎會上的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