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話集。八卷。清江順詒輯、宗山參訂。江順詒(生卒年不詳),字子谷,號秋珊,別署愿為明鏡生、愿為明鏡室主人,晚號窳翁。安徽旌德人。廩貢生。同治十年(1871)署錢塘縣丞。對詩、詞、曲均有著述,著有《夢花草堂詩鈔》、《詩話》、《愿為明鏡室詞稿》、《鏡中淚傳奇》等。宗山(生卒年不詳),字小梧,一字嘯吾,亦作歗梧,姓魯氏,盛京鐵嶺(今屬遼寧)人。隸內務府鑲黃旗漢軍,官浙江候補同知,權乍浦同知。著有《窺生鐵齋詩存、詞、隨筆》、《希晦堂雜著》、《詞鈔》等。
《詞學集成》成于光緒年間,全書分為詞源、詞體、詞音、詞韻、詞派、詞法、詞境、詞品等八門。主要內容著重探討詞的源流、體制、聲律、作法、流派、風格等。雖然多匯集前人的論述,但也間有己見,尤其是對萬樹的《詞律》多所指摘,如“萬樹未探詞皆可歌之源”、“萬樹不明宮調”、“萬氏專以四聲論詞”、“萬氏論字不論音之誤”、“《詞律》不言襯字宮調”、“《詞律》謂詞無襯字”、“《詞律》不知宮調之誤”等等。江順詒在《凡例》中說:“或謂此書詆譏萬氏太甚。余曰不然,古今事變,各有其時。……使余生萬氏之時,亦只為萬氏之《詞律》,以辟《嘯余》之謬。使萬氏生今之時,亦能因韻以求音,因音以求體,亦能知繁聲增字之所以然,余此書可以不作。”此書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每則詞話均加編者的論斷,多所發明。如劉熙載“《詞概》論詞先得我心”、“張惠言詞論高出流輩”、“學浙派流弊”、“學玉田流弊”等則,所附案語均能看出編者評詞的態度。總之,此書“尋源竟委,審律考音,取諸說之異同得失,旁通曲證,折衷一是。所以存前人之正規,示后進之準則”,在同類著作中,以內容比較豐富和系統,學術價值較高著稱。
有光緒刊本,通行本為唐圭璋的《詞話叢編》本。
上一篇:介存齋論詞雜著
下一篇:復堂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