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儒教·附:經學·劉歆
古文經學最早的提倡者。字子駿,漢宗室子弟,系楚元王五世孫。其父劉向是西漢學界泰斗,劉歆少承父學,對六藝、諸子、詩賦、數術、方技,無所不究,是中國歷史上以博學名世的大學問家之一。漢成帝時,他應詔隨父親進入皇家圖書館,參與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文獻整理活動。其父去世后,他繼承父業,主持整理完畢所有宮廷藏書,在此基礎上撰寫了著名的目錄學專著《七略》。就在這期間,劉歆在宮廷藏書中發現了用古文抄定的《春秋左氏傳》,如獲至寶。他當然沒有想到,這一發現竟在近兩千年的學界引發了一場驚天動地的筆墨官司。當時的官學是今文經學,但劉歆在讀完《春秋左氏傳》 后,斷定這才是孔子的真義。漢哀帝時,劉歆成為皇帝的近臣,于是上書建議將 《左氏春秋》、《毛詩》、《周禮》、《古文尚書》等古文經也立為官學,遭到今文經學博士的強烈抵制。當時的執政大臣都是以今文經學起家的,對劉歆更是痛恨以極。為避殺身之禍,劉歆請求外任。幾年后,哀帝駕崩,平帝年幼,以外戚王莽輔政。王莽大權獨攬,漸有代漢之心。王莽先是以周公自居,以“復古改制” 為名義,為新王朝的建立造輿論。此種背景下,在野的古文經學成為王莽改制的工具。劉歆與王莽本為故交,這時自然時來運轉,連連超升,成為王莽改制運動中的風云人物,位至封侯。當時天下亂象已現,據說,當時民間流傳著 “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的讖語,預言有一位名叫劉秀的人將成為 “真命天子”。劉歆野心膨脹,想入非非,改名為 “劉秀”。但最終坐上天子寶座的不是劉家的人,而是王莽。在王莽的新朝,古文經學被尊為新朝的國學,劉歆被封為國師,成為古文經學的最高權威。王莽代漢以后不久,天下大亂,群雄并起,一位精通天文讖記的道士觀測星象后私下對幾位執掌兵權的將軍預言: “劉氏當復興,國師公姓名是也。”這幾位將軍便串通起來,密謀發動宮廷政變,擁立劉歆為天子。劉歆本是劉氏宗族,改名 “劉秀” 時就有帝王之心,與這幾位將軍一拍即合,但起事前被人告密,劉歆等人皆自殺。王莽建立的新朝是個短命的王朝,后代正統的史家都以王莽為篡漢,而劉歆曾經阿附王莽新朝,自然被視為變節的 “漢奸”。即使在古文經學壓倒今文經學之后,劉歆的首倡之功也被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清朝乾嘉之后,古文經學盛極一時,成為學界的主潮,直到近代,才重新受到今文經學的挑戰。康有為以今文經學為旗幟,鼓吹維新變法,要徹底打倒古文經學,發表 《新學偽經考》 一書,聲稱 《春秋左傳》、《周禮》等古文經是劉歆偽造的假經典,是為王莽篡漢制造歷史根據的 “偽學”。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錢玄同等 “疑古派” 的學者也堅持這種觀點,認為根本沒有所謂 “古文經”,而是劉歆的杜撰,他借在宮廷整理皇家藏書之機,偽造了《左傳》、《周禮》、《古文尚書》等。這種看法現在基本上為學界不取。其實,劉歆真要是偽造了古文經,然后又使后代學者上了兩千年當的話,那才真是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的奇人。
上一篇:經濟學·人物·劉晏
下一篇:宗教學·儒教·附:經學·古文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