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枚
【出典】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是時梁孝王來朝,從游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莊忌夫子之徒,相如見而說之。”《史記》卷八十三《鄒陽列傳》:“鄒陽者,齊人也。游于梁,與故吳人莊忌夫子、淮陰枚生之徒交。上書而介于羊勝、公孫詭之間。……鄒陽客游,以讒見禽,恐死而負累,乃從獄中上書曰:‘……’書奏梁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為上客。”參見“枚乘”條。
【釋義】 “鄒枚”為鄒陽與枚乘的合稱,二人均為漢梁孝王的座上客,漢代著名的文臣辯士。后世用以借指當代能文善辯的人或侍從的文臣。
【例句】 ①文學引鄒枚,歌鐘陳衛霍。(張說《藥園宴武輅沙將軍賦得洛字》926)這里以“鄒枚”喻指與宴的文臣。②幸茲聯棣萼,何以接鄒枚。(武平一《待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1084)這里以“鄒枚”喻指侍宴的文臣,自謙文才莫及。③侍從有鄒枚,瓊筵就水開。(王維《奉和圣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制》1265)這里以“鄒枚”喻指侍從之臣。④舊傳詞賦客,唯見有鄒枚。(范朝《寧王山池》1469)這里以“鄒枚”喻指寧王座上客。暗將寧王同梁孝王相比并。⑤鄒枚人梁苑,逸少在山陰。(劉長卿《寄會稽公徐侍郎》1489)徐氏時為王傅,這里以“鄒枚”相喻。⑥荊門倒屈宋,梁苑傾鄒枚。(李白《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1749)這里借以自述游宋州(古大梁)時曾使當地文士為之傾倒。⑦懷賢想鄒枚,登高思荊棘。(高適《酬龐十兵曹》2195)這里借以追述與龐氏在宋州(古大梁)共作懷古之游。⑧雪銷酒盡梁王起,便是鄒枚分散時。(白居易《裴令公席上贈別夢得》5166)作者與劉禹錫(夢得)同在裴度(令公)席上作客,因而以梁孝王的賓客鄒陽與枚乘作比,表達與劉禹錫的惜別之情。⑨簪筆此時方侍從,卻思金馬笑鄒枚。(李紳《憶春日太液池亭候對》5461)這里以“笑鄒枚”表現自己因受到唐穆宗信任,得以侍從游宴的得意心情。⑩才有異恩頒稷契,已將優禮及鄒枚。(韓偓《錫宴日作》7788)這里以鄒枚借指包括作者在內的與宴學士院官員。
上一篇:逐鹿
下一篇:鐵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