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奉道科戒》的主要內容,《三洞奉道科戒》導讀
《三洞奉道科戒》是唐初期道教科戒儀范的綜合性著作。題金明七真述。敦煌寫本標題為《三洞奉道科戒儀范》,《正統道藏》太平部所收題為《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據其序則本名《三洞奉道科戒》。
金明七真乃道教之神。本書既題為“三洞”,書中又列有洞玄靈寶經目、洞真上清經目,獨缺洞神三皇經目,雖列有三皇經,但不獨立為一部。按唐太宗貞觀20年(646)曾因故焚禁《三皇經》,以《道德經》替補為洞神部基本經典,可推測此書成于貞觀20年之后。以禁令故不列洞神三皇經目為一部,而以《道德經》替補為洞神部經書又尚未成系統,所以書中又另列有《道德經》、《妙真經》、《西升經》等太玄部經目。又,《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已引錄該書,《一切道經音義》成書于唐玄宗先天年(712)。故知該書成于貞觀二十年至先天年之間。
該書原分為3卷,《正統道藏》分為6卷。卷1:罪緣品、善緣品、總例品、置觀品。卷2:造像品、寫經品、度人品。卷3:法具品、法服品、居處品。卷4:誦經儀、講經儀、法次儀、靈寶中盟經目。卷5:上清大洞真經目、法服圖儀。卷6:常朝儀、中齋儀、中會儀、度人儀。敦煌寫本有本書第5卷完帙,合《道藏》本卷4—6為此第5卷。敦煌本《靈寶中盟經目》、《上清大洞真經目》不單列為品目,符合本書體例。據敦煌寫本推測,則《道藏》所收非完書。按《道藏》本前有序說:“故指修時要凡五百十二條,儀范八章。”儀范八章指卷4—6之八儀品(去二經目)。卷1—3總204條,不足512之數,蓋可知《道藏》本非完書。
卷1之罪緣品81條,善緣品38條,皆錄自《太上業報因緣經》,前有“經曰”二字。卷1—3其余科條,皆標明“科曰”,是撰作者對各種道經科戒內容的綜述。卷4—6也是綜述。
該書的編集意圖,是使道教教規制度化,所以對道士日常舉動施為、坐起臥息、衣服飲食、住止居處等,都作出明確的規定。又制定立觀度人、造像寫經、供養禮拜、燒香明燈、讀誦講說、傳授啟請、齋戒軌儀、修行法相等方面的規則,作為常式。該書在唐初期融合南北各道派并建立起統一的、制度化的道教的過程中,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書中保存了一些很重要的道教史資料,所列各部道經書目尤為珍貴。因為正史例不著錄道經,歷代道經書目又均亡佚,所以該書所列太玄部、洞玄部、洞真部經目及《三皇內學文》等,是考證唐以道教經書的難得資料。該書條列經戒、綜述科儀的著述體例,對后代道士如杜光庭等人制作統一的道教儀范,深有影響。
上一篇:《三朝北盟會編》的主要內容,《三朝北盟會編》導讀
下一篇:《三洞珠囊》的主要內容,《三洞珠囊》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