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花仙史》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人情小說,屬才子佳人類,不分卷二十六回。題“封云山人編次”, “一嘯居士點評”,作者姓名與生平不詳。魯迅先生將本書列入“明之人情小說”,孫楷第則列入“不能定其先后次第”者內(nèi),按書稱明朝為“故明”,且避“玄”字為“元”,三江釣叟的序中還說: “傳奇家摹繪才子佳人之悲離歡合,以供人娛耳悅目也舊矣”, “作者實故翻空出奇”,稱才子佳人小說“舊矣”,可知非其早期作品,書當(dāng)出康熙末年。今存本衙藏板本和恒謙堂藏板本,有春風(fēng)文藝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校點本。
書敘先朝全盛之時,西子湖畔埋劍園主人蔡其志與好友王悅一同進(jìn)京赴考。王悅帶去千金買官,中第八名進(jìn)士,點入翰林。蔡其志落第,借債買了個青田知縣。但兩人不愿逢迎上司,辭官而歸,終日在埋劍園中飲酒。蔡家生了一位小姐,王家生了一位公子,兩姓聯(lián)姻。王悅夫妻死后,其子王儒珍家業(yè)凋零,蔡其志生嫌貧之心,欲毀婚。但小姐蔡若蘭卻和王儒珍私訂終身。王儒珍的好友陳秋遴,偶遇才女夏瑤枝,拾得其湘竹骨的重金扇,扇上有“春閨偶吟”律詩一首,陳思慕不已。省試時,秋遴中元,白丁夏元虛買通考官中在第三十三名,王儒珍卻落第了。蔡其志欲將女兒嫁給夏元虛。秋遴得知,請舅父吉星為媒,和夏爭聘蔡小姐。經(jīng)試詩,夏落選。時值皇帝點選宮女,蔡家要求陳家立即迎娶。秋遴爭聘,原為王儒珍,于是便和好友蘇紫宸合謀,把儒珍灌醉,送入洞房。不料蔡若蘭得知父親毀婚把他嫁給陳秋遴,已和使女紅蕖喬扮男裝逃走。若蘭于途中被蘇誠齋強招為婿,而為其女馨如識破,于是認(rèn)蘇誠齋為義父,留住其家。 夏元虛之妹瑤枝被選為宮女,途中船被大風(fēng)吹翻,夏瑤枝被蘇誠齋救活,收為義女。蘇紫宸中進(jìn)士,因上疏彈劾奸佞,遭到賈學(xué)士的陷害,薦舉他領(lǐng)兵征討定海水寇。賈學(xué)士想借刀殺人,蘇紫宸卻馬到成功。他在班師回朝的途中,掛冠封印,入山修仙去了。臨行,推薦王儒珍到蘇誠齋家設(shè)館教書。此時,蔡其志追悔毀婚之事,追悔莫及,向王儒珍道歉,并收為義子。蘇誠齋愛王儒珍之文才,托學(xué)院為媒,將女兒蘇馨如許給王儒珍,將義女夏瑤枝許配給陳秋遴。后王儒珍中榜眼,陳秋遴中探花,歸里完婚。 馨如與若蘭已約定同嫁一人,王儒珍便娶了蔡若蘭和蘇馨如,陳秋遴如愿以償,終于娶了當(dāng)年相思的夏瑤枝。
《鐵花仙史》中寫了三個才子:王儒珍、陳秋遴、蘇紫宸,三個人各有特色。王儒珍雖是一位公子,但窮困潦倒,以至岳父要毀婚,在坎坷中被拋來拋去;陳秋遴多有風(fēng)流韻事,卻能忍住誤會的懷恨,成全朋友的婚姻;蘇紫宸文武全才,既不迷于財色,也不戀于紅塵。書中寫了四位佳人:蔡若蘭、夏瑤枝、蘇馨如、水無聲。相比之下倒是夏瑤枝其人寫得很有個性,有文采又美麗而多情,又具不亞于男子的氣質(zhì)。蔡若蘭既敢私會未婚夫,預(yù)示婚事可能生變而矢志,又能出走以抗婚。水無聲陷身妓院,為追求理想的婚姻,抗暴守身,寧死不屈。而蘇馨如則只是一個串場人物。書中寫了三個使女:嬌綃代小姐出嫁,紅蕖攜小姐私奔,柳枝代小姐訂婚,均系一般鋪陳。書中寫了兩個肖小人物:夏元虛是胸?zé)o滴墨冒充斯文的花花公子,為買官而傾家蕩產(chǎn);畢純來專靠為夏元虛幫腔拉纖混生活。通過這兩個人物,對社會生活,尤其是對科舉官場,作了較深的揭示。書中還寫了一個奸臣賈學(xué)士,他為了陷害夏兵部,坐視全軍覆沒而不發(fā)救兵,慣用借刀殺人手段。一部《鐵花仙史》,有才子艷遇,有愛情忠貞,有神仙妖術(shù),有世態(tài)炎涼, 有朋友真情,有忠奸斗爭,有小人張狂,有武裝聚義,有戰(zhàn)爭廝殺,有考官舞弊,有文士凄清,有妓院陰影,事狀紛繁,情節(jié)曲折。
《鐵花仙史》多有類似才子佳人小說處,唯獨觸摸不到幾縷情絲,給讀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悔悟”二字。開篇便充滿了退隱氣息,貫通全篇。 《鐵花仙史》,以古劍化為奇艷的芙蓉花,幻作美人麗姝而得名,寓有深意。作者以“悠忽瓊葩色似空”立論,把美人艷色比作“飲盡人頭熱血”的利劍。
上一篇:《鐵冠圖》簡介|鑒賞
下一篇:《銷夏》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