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夏》簡介|鑒賞
明代文言筆記小說集。共四卷。明陳繼儒撰。今有《寶顏堂秘笈》本,另《叢書集成初編》本,題為《銷夏部》。 《千頃堂書目》入子部小說類,題為《銷夏錄》; 《欽定續(xù)通考》和《四庫全書總目》均入子部雜家類,題《銷夏》。
據(jù)編者編首自序:暑日“……時(shí)于曬書之暇,隨命大兒續(xù)記《銷夏部》一卷以配《辟寒》”,可知在此之前已作有《辟寒》,兩者義例同。 《四庫全書總目》曾指《辟寒》為“繼儒既作《銷夏》四卷,又成此書”,誤。
編中內(nèi)容,雜錄各書中可以用來“銷夏”的“清勝之物”,
諸如有關(guān)花卉、名物、勝跡之類的記載,歷來名人騷客涉及“夏”事的詩文和遺事逸聞等,不論序次,薈集成冊(cè)。其中相當(dāng)一部分類似《山海經(jīng)》色彩,語多怪誕而且細(xì)瑣,屬地理博物體志怪小說。如“成都國寧觀有古楠四”一則,寫四棵千年大楠樹“枝擾云漢,聲挾云雨,根入地下不知幾百尺,而陰之所蔽,車且百輛。正晝?nèi)詹淮┞奈逶率顨獠恢粒瑒C如九秋”,為“仙人蘧君手植”云云。 又如“麾竭陁國”一則,言“三世諸佛所生之處”,有大雪山,名“具吉祥”,其山北邊有香醉山,此二山間有大龍王,名曰“無熱”,所居之池曰“阿耨達(dá)”,從此池內(nèi)流出“四大河”,并分別從東、南、西、北河的“象口”、“牛口”、“馬口”、 “獅口”中流出銀沙、琉璃沙、玻璃沙、 金沙各“五百河”,流歸東、南、西、北諸海, “是四河,從‘無熱’池右繞七匝,隨方流轉(zhuǎn),而其氣甚寒。”這類故事,大凡抄摘自其他書籍,而不示所出。
然而編中也有寫得相當(dāng)精采、有人物有情節(jié)、且運(yùn)筆簡約傳神的篇幅。如“蘇庠養(yǎng)直”則,是寫一道士超度凡人升天的神奇故事:一天,養(yǎng)直“盛夏追涼”,與客對(duì)棋,外有一穿著破衣爛衫的道士求見,自稱“羅浮山道人江觀潮”。養(yǎng)直還沒來得及起迎,此人就自己進(jìn)來就坐了,旁若無人。養(yǎng)直問所從來,答曰: “羅浮黃真人以公不好世人之所好,氣毋已成,令某持丹度公。”隨即拿出一小盒黃色的膏藥,令養(yǎng)直服下, 自己“出門徑去, 俄頃不見”。養(yǎng)直不敢吃,把它置放于佛室。后有一次他與客人飲酒,亂吃東西,“暴下而卒”,家人在慌忙中忽然想到了那盒丹藥,連忙拿來,磨碎灌下去,養(yǎng)直居然醒了過來, “自是康強(qiáng)異常,齒落者復(fù)生,發(fā)白者再黑,目枯者更明。”幾年后他與家人酌別,告辭鄉(xiāng)鄰,于東方未明時(shí)“披衣曳杖出門,行步如飛。妻孥奔逐,僅能挽其衣,則已逝矣”。這則故事圍繞一盒小小仙丹,循著送丹、疑丹、釋丹、服丹、異效、成仙的情節(jié)線索,一步一步地寫來,寫得一波而三折,扣人心弦。雖然全篇篇幅并不怎么長,但故事完整而有跌宕,人物面目、氣韻恍然生動(dòng)。 《銷夏》全編中,類似故事還是不少的。
陳繼儒《銷夏》、《辟寒》既出,世人仿效推衍之作甚多,有《廣銷夏》、 《廣辟寒》, 《銷夏補(bǔ)》、 《辟寒補(bǔ)》, 《銷夏再》、 《辟寒再》及《寒夏合再》等,可見在當(dāng)時(shí)的影響。
上一篇:《鐵花仙史》簡介|鑒賞
下一篇:《鎮(zhèn)海春秋》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