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研究法》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近人梁啟超撰。梁啟超(1873~1929),近代著名學者和政治家,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光緒舉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赴北京參加會試期間,隨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世稱“康梁”。光緒二十四年(1898)又參與“百日維新”,進行戊戌變法。學術淵博,著述宏富,有《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戊戌政變記》等多種。1932年林志鈞將其著作匯編為《飲冰室合集》。梁啟超生活在新舊交替的時代,大量吸取西方資產階級的各種新思潮、新學說,用“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感情”的文章,影響過一代青年。該書共分為《史之意義及其范圍》、《過去之中國史學界》、《史之改造》、《說史料》、《史料之搜集與鑒別》、《史跡之論次》等6章。主要總結清末以來對傳統史學的批判和改造,論述史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主張用西方史學方法來整理東方古代文明。并詳細分析、論述了史料的種類和搜集、鑒別、排比、歸納史料的方法。該書《自序》說:“我國史界浩如煙海之資料,茍無法以整理之耶?則誠如一堆瓦礫,只覺其可厭。茍有法以整理之耶?則如在礦之金,采之不竭。學者任研治其部分,皆可以名家,而其所貢獻于世界者皆可以極大。”該書第1章中說:“舉要言之,則中國史之主的如下:第一,說明中國民族成立發展之跡,而推求其所以能保存盛大之故,且察其有無衰敗之征;第二,說明歷史上曾活動于中國境內者幾何族?我族與他族調和沖突之跡何如?其所產結果何如?第三,說明中國民族所產文化,以何為基本?其與世界他部分文化相互之影響何如?第四,說明中國民族在人類全體上之位置及其特性,與其將來對于人類所應負之責任。”能夠從民族、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角度,著眼于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又如中國史研究的項目如政治組織、階級制度、家族等社會團體、法律、衣食住行、農工商業、經濟制度、入口增殖與遷移、中西交通、民族思想及宗教信仰等等,都具有較高的見識,為現代史學所遵循。書成于1921年,由作者在南開大學所講的《中國文化史稿》編訂而成。最初發表在1921年的《改造》雜志上。有1924年、1930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及1985年岳麓書社《梁啟超史學四種》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標點本,1989年中華書局據1936年上海中華書局版影印《飲飲室合集》本等。
上一篇:《中華大字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