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吳存
浣溪沙·春閨送別
花滿離筵酒滿瓶。摘花未語淚先零。杯行教醉莫教醒。今夜酴醿連理枕,明朝柳絮短長亭。一般杜宇兩般聽。
這是一首寫女子即將別離男子的詞。古人以此為題村的詩詞之作不在少數,然而要既寫出惜別傷別之情、又能蘊藉含蓄,實是不容易的。
此詞題為“春閨送別”,故一直從女方落筆。上片極寫離筵之盛;筵席上放滿了盛開的鮮花、滿瓶的美酒,可想而知還會有豐富的肴饌。而“離筵”二字輕輕點明這是一次送人遠別的酒席,從而為整首詞定下了基調。其所以從筵席落筆,除了作者深諳“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以及“最繁華時卻是最凄清處”之理外,也可為下文作張本,更何況正當別離前夕!果真,“自古多情傷離別”,女子摘花傷神,淚落潸然。一個“淚先零”的“先”字,道盡女子心中多少曲折、多少柔情、多少傷感!使整句顯得搖曳多姿、顧盼生情。在萬般無奈之際,“但愿長醉不愿醒”的心情自然是入情入理的、“教醉莫教醒”已將女子依依難舍、又無法自解的愁懷寫得淋漓盡致。“離筵”、“零淚”、“醒醉”,不僅將相悅的男女間種種情態寫出,也由這些細節刻畫出往日他們之間的纏綿恩愛。
下片則是寫筵席以及筵席之后的事。“今宵,你我同把美酒、對鮮花、枕連理,明天,卻要在柳絮飄飛之中,送君至長亭、短亭。”(酴醿是一種木本植物的花,可用來釀酒。)天下傷心事,莫過于生離死別。傳為李白所作的《菩薩蠻》一詞,中有“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之句,是思婦望離人歸來之意,這里,詞人反其意而用之,在那十里五里、長亭短亭之間,愛人離自己越來越遠,人說折柳可以“留”住離人,如今這漫天柳絮,也沒能牽住將欲遠行的愛人的心啊;詞人并沒有說出這對戀人以前是如何纏綿恩愛,單只看女子臨別悲不能勝的心情,便可知這離別對她來說,是如何不堪忍受了。
“一般杜宇兩般聽”一句是極傷心語。杜宇即杜鵑鳥,相傳為古蜀望帝死后所化,每于春時鳴于林中,其鳴聲如“不如歸去”,直啼到出血為止,故有“杜鵑啼血”之說。詞中的女子送愛人遠行時,眼見得青山渺渺,綠水澹澹,望行人漸漸遠行,此刻突然聽得林中杜鵑鳥凄厲的鳴叫聲,悚然心驚,百感交集。過去,他倆是行如比翼鳥,止似連理枝,現在,“他”卻走了,越走越遠了!當時他們在一起時多歡快呀,甚至嘲笑杜鵑鳥不息的“不如歸去”之啼,如今,卻突然感到杜鵑鳥不正是為自己而啼的么?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可是“他”什么時候才能歸來呢?
這首詞的精彩之處盡在這最后一句。倘若沒有了這一句,寫離情也只泛泛,添了這一句,情景宛在,而離情更苦。“一般”、“兩般”二詞,今昔相較,以昔時的歡愉襯托今時的愁苦,便將傷別之情寫到了高潮。
上一篇:(元)張弘范《浣溪沙·山掩人家水繞坡》原文賞析
下一篇:元·虞集《浣溪沙·次韻禮院孟子周僉院秋夜二疊》賞析